中醫故事會
現在,似乎得抽動癥的孩子越來越多。他們的普遍表現有以下幾種:
1.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動,表現為平凡眨眼、皺眉、皺鼻子、掀嘴等。
2.頸部、肩部及四肢不由自主抽動,表現為扭脖子、搖頭、聳肩及甩動四肢等。
3.頻繁咳嗽,發出“吭吭”、“吼吼”聲或突然大叫。少數患兒伴有污言穢語。
得這種病的原因很多,比如環境、家長的情緒等等。馬穎老師的一個學生梁紅娟的外孫就被診斷得了抽動癥。
她的外孫今年十歲,去年九月份突然出現一些癥狀——時不時地眨眼睛,還經常轉手腕腳腕,并伴隨著“吭吭”聲,同時身體不由得抽動一下……
她女兒很擔心著急,因住在北京,就掛了北京兒研所專治小兒抽動癥的專家號,打算帶孩子問診。外孫一聽說要去醫院就非常抗拒:我不去,我不去……梁紅娟耐心地開導外孫:姥姥跟你一起去,看看專家怎樣說,有什么好的治療方案;如果方法不當,或過度治療,姥姥也不同意,我會替你把關……終于,外孫同意去了。
在兒研所,醫生簡單地問了一下孩子的情況,還詢問:“有沒有影響正常生活?影響學習沒有?同學有沒有給你起外號?”我們滿懷期待,可是醫生問完后卻說:“沒什么大問題,有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好的。””如果嚴重了呢?醫院有什么治療方案?”梁紅娟急切地追問。醫生看了她一眼,說:“也沒什么更好的辦法。嚴重了,影響正常生活,就服用神經抑制藥。”
“服用神經抑制藥?它抑制神經,那全身的神經不都抑制了嗎?”梁紅娟覺得這樣對孩子的損傷非常大,她實在不愿意聽之任之,讓外孫以后采用這樣的方法治療。
愛好中醫的梁紅娟以前聽過羅大倫老師的課,她記起羅大倫老師說過,小兒抽動癥的患者,很多小時候爬行少導致右腦發育不好,另外抽動也屬于肝風內動,主要是肝氣不舒、脾胃不好引起的,要想治療小兒抽動,就需要調肝,脾胃。所以她決定現在回去后就幫外孫調理。
說干就干,后來,梁紅娟利用自己在馬老師那里學過的中醫外治法,自己動手開始每天給孩子做調理:
一是按摩疏通腋下大筋、膻中穴、大腿內側、太沖穴。
學過中醫的人知道,人身上有十二經筋,肝主筋,兩脅屬肝膽經筋所過,抽動癥屬肝風內動,所以我們首先要調肝經。腋下與大腿內側有大筋,眼皮與手腳末梢都是小筋。把大筋松開,末端小筋就得到了緩解。太沖是足厥陰肝經穴位,它主血,而膻中穴主氣,氣會膻中,按摩這兩個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作用。
二是每天配合捏黃金線。
宣賓老師探索出來的黃金線,在人體小腿內側,是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在小腿循行的經絡,疏通這三條陰經起到排瘀作用。每天按摩疏通黃金線,可以把體內邪氣排出體外,讓身體氣血平衡。
三是按摩通里穴、神門穴,按揉大腳指肚,撥太溪大筋。
通里、神門都是手少陰心經穴位,按揉它們可以起到安神作用;而大腿趾肚是大腦反射區,按揉它可以緩解眼睛的不適,減少小兒眨眼。拔太溪大筋,有補腎的作用,同時腎為肝母,肝為腎之子,母強子旺。
按上面的操作,梁紅娟給外孫堅持調理了一周,外孫的癥狀明顯好轉,十多天后基本恢復正常,直到現在一直都很好。全家人都非常高興!
編輯整理:尹海淑
審核:馬穎老師、伍春峰
文字、圖片校對:鳳舞 董曉群
公眾號編輯發布:戴麗靜 燕麗
邀請函
每一位中醫外治法的施術者或受益者,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
【中醫故事會】,歡迎大家的參與,一起來講述那些喜悅的、感動的故事......
如果您也想投稿,請掃碼聯系客服,大家都會感恩您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