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同治是最近中醫界聊得很熱鬧的一個事,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就問我,蘇主任,心腦同治到底是個什么意思啊?
這可是個好事,好在哪里呢?別著急,我來給大家解釋!
心腦血管病,其實這一個名字包含了兩種不同的病,一個呢,是心血管病;一個,是腦血管病!
平時呢,大家都是頭痛醫頭,心痛治心,要是不小心兩個一起患上了,那就去了心內科再去神經內科!兩頭跑,累就不說了,光拿藥就得拿雙份的,多貴啊!
我曾經就接診過這樣一個患者,我一開方子他就問:大夫,這藥貴不貴啊?
我就有點不理解,問他:到底是錢重要還是命重要?他就嘆氣:大夫,我在你這拿了藥,等下還得去神經內科開方,本來治一個病,家里還能過,我是又有腦梗又有冠心病,要不是家里指著我過日子,這病我都不想治了!
最后,我就給他兩病同開一個方子,補陽還五湯加減,每日一劑,水煎服!
后來他又找我調了兩次方子,前兩天過來復診,藥已經停了,以后只需要定期調理,監測數據就可以了!
為什么我敢給他兩病同治?
其實,在中醫范疇內,心血管和腦血管,盡管病因病機比較復雜,但是本虛標實是其共有特征,心腎陽氣虧虛為本,痰濁、瘀血阻滯為標,均可歸為氣虛血瘀證。
敲重點,根子在這呢:氣虛血瘀!!!
中醫藏象學說認為心主神明,在以五臟為中心的人體活動中,神志活動由“心”主宰。
《素問》 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李時珍也明確提出“腦為元神之府”。
張錫純在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中指出“心腦息息相通,其神明自湛然長醒”,正謂“元神在腦,識神在心,心腦息息相通”,腦與心同為神明之府,是共主血脈,血脈相通的,故傳統醫家認為“一處神明傷,則兩處俱傷”。
基于此,這個患者的病就并不難治,也不必去拿兩份藥,因為心腦本就是一體,血脈相連!
此外,這個患者自述癥狀說:常感精神抑郁、情緒不穩、心悸、胸脅脹痛、痛無定處,頭暈耳鳴!
我給他切脈:脈緩,觀其苔白!
而且他還常感精神抑郁,治病的積極性也很差,這是心腦兩病還伴有情志病,若是心結不解,情志傷神傷心,反而影響藥物的效果!
這個患者可不是兩個病,他是三個病: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外加一個情志病!
怎么辦呢?
那就要先找他的心結在哪里,很明顯:經濟壓力大!
因此,我最終決定給他心腦同治,這樣能很大地緩解他的經濟壓力,一方藥肯定比兩方藥便宜!心結自然就解開了!那為什么選擇補陽還五湯呢?
這個方子出自《醫林改錯》,是公認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著名中藥復方!前面咱們也聊到了,心腦血管疾病的共同病因都可歸為氣虛血瘀癥,心腎陽虛、痰濁、瘀血阻滯!
治宜補氣為主,活血通絡為輔!氣不虛,血通暢,心腎補益,淤血排出,身體就健康啦!
這個方中重用生黃芪大補元氣,為君藥,意在使氣旺血行,瘀去絡通,使祛瘀而不傷正,氣利血行,咱們可以把氣理解為血的引路人,有了好的引路人,血液就不容易淤堵在血管中了。
當然,有了引路人還不夠,血也要能走才行!當歸尾長于活血養血,化瘀不傷血,為臣藥。與黃芪同用為“當歸補血湯”,能補氣生血,既彌補經脈血瘀而致的血虛不足,又使活血通絡而不傷正。
這兩位主藥性溫,治病同時又不會損傷身體!
加上川芎、赤芍活血和營;桃仁、紅花活血化瘀;地龍性善走竄,通經活絡,行走全身,以行藥力,活血、化瘀,通絡一套都齊全了,共為佐藥。
本方的配伍很值得細品:
一是大量補氣藥與少量活血化瘀藥同用,體現了益氣活血法,使氣虛得補,經絡得通,補氣而不壅滯;
二是黃芪用量獨重,倍于方中活血化瘀藥的總量,使氣旺血行,活血而不傷正。
而且,經過藥理研究也證明了,補陽還五湯可以抗血栓、改善血液流通、抗血管損傷、保護血腦屏障、抗氧化、抑制細胞凋亡、促進神經元再生。
葉敏飛發現,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給予補陽還五湯后可以有效地調節血糖和血脂,減輕炎癥反應。
董曉蕓通過觀察臨床治療發現,補陽還五湯輔助治療腦梗死,可有效減少局部炎癥反應和改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
這些研究既證明了補陽還五湯的藥效和作用,也說明了心腦同治不管是在中醫學還是在西醫的研究領域,都是可行的!
提醒,方子需要根據個人體質辨證加減,大家可以單獨告訴我你的情況,再進行調整!
我是@心腦血管專家蘇教授,你可靠的醫生朋友,大醫之道上寂寂無名的行路人!
#中醫來了##健康科普大賽##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