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堵塞是指血管斑塊或血栓引起血管管腔變小、變窄或完全阻斷,血管堵塞會導致血流減小或斷流,相關組織、器官供血不足,組織器官因缺血缺氧而功能減退或壞死,嚴重的會喪失生命。最可怕的血管堵塞就是腦血管堵塞、心血管堵塞、肺血管堵塞。
一、腦血管堵塞(腦梗塞)
腦血管堵塞,別名腦血栓,是指顱內外供應腦部的動脈血管壁發(fā)生病理性改變,在血流緩慢、血液成分改變或血粘度增加等情況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閉塞而言。腦血管堵塞多見于50~60歲以上有動脈硬化的老年人。腦梗塞的原因主要是2種,一是腦血管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后形成血栓堵塞腦血管發(fā)生腦梗塞,二是心源性血栓,常見的是房顫引起的血栓,血栓流動到腦血管堵塞腦血管,從而引起腦梗塞。
腦梗塞最常見的表現可用1、2、0判斷方法來判斷,具體來說:
1就是看臉部是否出現口角歪斜、面部不對稱等,如出現口角歪斜、面部左右不對稱,就可能發(fā)生腦梗塞;2就是查2只胳膊,
2只胳膊能不能平行舉起,兩側力量是否差不多,如果2只胳膊不能平行舉起,或者兩側力量相差很大,也可能發(fā)生腦血管堵塞;
0就是聽語言,言語表達是否不清,說話是否困難,是否失語,如果出現言語不清、生活困難、失語,就可能腦血管堵塞。
腦血管堵塞也可能表現為:手突然拿不住東西,比如掉筷子;突然發(fā)生眩暈;突然感到一側臉部或手腳麻木;突然一側肢體無力或活動不靈活,走路偏斜,走路不穩(wěn);突然出現一時性視物不清或自覺眼前一片黑蒙,甚至一時性突然失明。一旦突然出現上述表現,就可能發(fā)生腦血管堵塞。50%的腦梗塞,會留下各種各樣的后遺癥,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大面積腦梗塞甚至會引起死亡。
二、心血管堵塞(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xù)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心肌梗死多發(fā)生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基礎上,由于某些誘因致使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塊表面聚集,形成血塊(血栓),突然阻塞冠狀動脈管腔,導致心肌缺血壞死。另外,某些誘因導致心肌耗氧量劇烈增加或冠狀動脈痙攣也可誘發(fā)急性心肌梗死。
典型的心肌梗死是突發(fā)持續(xù)性胸部、心前區(qū)壓榨樣疼痛,或伴胸悶憋氣、大汗淋漓、瀕死感。當然也有接近50%的心肌梗死并不表現為胸痛,甚至有時候都不會疼痛,可能表現為后背疼痛、肩膀疼痛、頭疼牙疼、腹部疼痛,咽部緊縮感,單純的胸悶憋氣等等。一種簡單鑒別心肌梗死與心絞痛的方法就是:心絞痛持續(xù)時間一般為幾分鐘,但心肌梗死持續(xù)時間遠遠大于心絞痛,可能半小時、1小時、甚至2-3個小時持續(xù)不緩解;心肌梗死的血壓常常降低,而心絞痛時血壓是升高的。
三、肺血管堵塞(肺梗死、肺栓塞)
肺栓塞是脫落的血栓或其他物質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后發(fā)生肺組織壞死者稱為肺梗塞。肺栓塞發(fā)病率僅次于冠心病、高血壓,死亡率居第三位。絕大數肺栓塞都有病誘因,如下肢或盆腔靜脈血栓形成,長期臥床或不活動,慢性心肺疾病、手術、創(chuàng)傷、 惡性腫瘤、妊娠及口服避孕藥等。
臨床上,肺栓塞常常會出現呼吸困難、劇烈胸痛、咯血、發(fā)熱癥狀,可有胸部干、濕啰音、胸膜摩擦音、胸腔積液征及休克、發(fā)紺等表現。如果突然胸悶憋氣、呼吸困難,或者胸痛咳嗽,或者虛脫、面色蒼白、出冷汗等等表現,尤其是缺氧表現,極度焦慮不安、倦怠、惡心、抽搐甚至昏迷,這時候就要高度懷疑肺栓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