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次對狄仁杰的推送后,很多朋友希望進一步介紹一下大家相對生僻但對國人影響巨大的“農藥”英雄,筆者第一反應就是寫一寫楊戩。楊戩作為“有肉有輸出”的戰士,正是狄仁杰、魯班等脆皮輸出的克星,筆者至今還記得被“高玩”楊戩支配的恐怖。而之所以寫楊戩,倒不是說他多不為人知,“二郎神”的名諱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筆者想寫楊戩的原因是國人對楊戩存在重要的誤解或信息遺漏(只聞其名而不知其事)。由于時間和筆墨有限,筆者只談兩個最重要的點,力圖給大家呈現一個中國正統神話體系中豐滿、多維度的楊戩。
一.沉香救母之前的故事
楊戩作為“寶蓮燈”系列故事的第一反派,不僅親手將自己思凡下界與凡人結合的親妹妹三圣母楊嬋壓在華山下,并著力組織外甥沉香救出其母親,雖然有的版本中楊戩奉命阻止,暗中培養沉香以改革陳腐的天條(這個版本中的楊戩像不像盡心輔佐武后,又盡心扶植復辟李唐勢力的狄仁杰?)。然而,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楊戩在少年時代經歷了與自己親外甥沉香何其相似的事情。
玉帝的妹妹云華仙女(還有瑤姬等其他版本,anyway)思凡下界,嫁給了金童轉世的凡人楊天佑,生下了楊戩。仙女與凡人生了孩子,觸犯天條,被其兄玉帝壓在了桃山下。二郎神得知此事后,登山拜師學藝,拜在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門下勤學苦練,并用開山斧劈山救母。整個故事與《寶蓮燈》中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相似度至少高達90%,而故事的主角則是母女、甥舅關系,不得不讓人有所思考。
如果我們認為這兩個故事都是真實存在于中國神話體系中的,那我們不得不感慨歷史之相似、命運之無常,我們或許終將成為我們厭惡的模樣。楊戩面對一心救母的沉香會不會看到當年自己的影子,沉香面對關押母親、阻礙自己的親舅舅時會不會同樣產生當年楊戩產生過的困惑。然而為什么會這樣,只能歸結于制度的無情和權力的壓制。制度在沒有得到改變之前,無論其是否合理,一般人都要遵守;而在玉帝的圣旨面前,楊戩恐怕除了奉旨別無他法。而對于楊戩為升官發財壓制自己外甥之說,筆者認為概率極小,后面第二個問題會有說明。
相反,如果我們認為這兩個相似度極高的故事本質上是一個故事,那我們就不得不考察其嬗變之緣由。筆者經過考察,“寶蓮燈”的故事最早產生于北宋戲臺,當時“四大奸臣”——高俅、蔡京、童貫、楊戩橫行,權力甚大,百姓甚恨。奸臣楊戩因與二郎神同名,百姓為奸臣不得好報,只能將主角進行對換,這也導致同一素材嬗變成兩個故事。
二.楊戩與孫悟空的關系
其實,第一個故事也包含楊孫二人之間的關系,因為沉香是孫悟空的掛名弟子,這符合人們一貫認為的楊孫二人勢同水火的普遍認知。奠定中國神話體系大廈的主要有兩部廣為人知的著作,一為《封神演義》,一為《西游記》。楊戩和孫悟空雖然都不是兩部著作中的最強者,但卻分別是兩部著作中的戰神。而二者交集的最廣為人知的故事,則莫過于孫大鬧天宮時新老兩代戰神的世紀大戰。
我們現對大戰前后二者的實力做一個分析對比。從先天來看,二郎人神結合,肉身成圣(玉帝親外甥的高貴血統);悟空靈明石猴,天地造化(這么說猴子在“農藥”中應該是肉嘛),孰優孰劣,難以比較,但世紀之戰前悟空食用大量蟠桃仙丹,加成了不少,總的來看應是悟空占優。從技能來看,二郎主要是“七十三變+八九玄功(一個很厲害但又具體說不出的大技能,主要表現為金剛不壞、長生不老等等)”,而悟空主要是“七十二變+筋斗云(疾跑PLUS)”,二郎七十三變同樣源于地煞七十二變,多出的一變在于其額上的通天法眼。在中外神話中,第三只眼都被視為通往深層內在和高級意識的門路,具有重要意義,擁有法眼的二郎在這個方面顯然更勝一籌。有意思的是,在這場世紀大戰后,悟空也被扔到八卦爐中在老君的“幫助”下練成了“火眼金睛”,與二郎小哥哥完美match。從出裝來看,小圣(楊戩稱號,出處見西游記第六回《小圣施威降大圣》)是“叁尖兩刃刀(蛟龍所化)+銀彈金弓+哮天犬(人犬一體)+神鷹(戲份較少)”,裝備很齊全對不對?這與小圣常年打野刷經濟有關。大圣是金箍棒(老君八卦爐九九八十一天鍛造),又是老君,老君真是親爸爸,筆者嚴重懷疑且有充分證據太上老君就是悟空的授業恩師須菩提,在此不贅述。不過需要澄清的一個知識點是,太上老君作為道教始祖,三清之首,是正統道教的最高領袖,絕不是《西游記》電視劇所演需要向玉帝行禮的。老君和玉帝的關系,舉個不太貼切的例子,有點像羅馬教皇與國王的關系。說到玉帝,筆者不得不提一下“農藥”里的一個英雄——東皇太一,以為東皇太一是日本人的請舉手!筆者曾N次(N>20)遇到當隊友東皇太一坑的時候就狂噴日本的玩家,其實東皇太一是《九歌》中所祭祀的天帝、最高神,至北宋逐步演變成大家所熟知的玉帝,這又是一個知識點。從戰績來看,楊戩作為闡教(教主為元始天尊,封神后成為天庭的實際掌控勢力)第三代弟子的首尊,在整個“封神時代”僅嘗兩次敗績,且都非戰之罪,封神之后,作為肉身成圣七人之首(李靖、金吒、木吒、哪吒、楊戩、韋護、雷震子)解甲歸田至灌江口,聽調不聽宣(在桀驁不馴方面楊孫二人極其相似),常年打野,所以裝備極其豐富;而悟空初得天道,實戰經驗比較匱乏,但是有的人就是“出道即巔峰”,就是“the chosen one”,你們知道我說的誰hhh。
讓我們回顧一下這場世紀大戰吧。這場大戰分成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武技,都不開技能,大戰三百回合,不分勝負。第二階段,變大比武技,楊戩先變成頂天立地的巨人,悟空也同比例變化,又是不分勝負。第三階段,比變化,這是悟空主動尋求戰略撤退,因為當兩個最強王者在中路打的難舍難分時,上路、下路和野區的花果山白銀、青銅段位的猴子猴孫已經被鉑金、黃金的梅山兄弟和天兵天將打崩了,眼看花果山老家的水晶要被推,急忙尋求戰略撤退,但不管他變什么楊戩總有后發優勢,可以根據他的變化變成其克星。楊戩具有后發優勢的基礎在于其第七十三變通天法眼可識別七十二變,因此此役后“最強輔助”太上老君幫悟空開發了火眼金睛的技能。第四階段,悟空在灌江口變成楊戩被識破后,繼續大戰還是不分勝負。這時天庭眾人看他們打也看累了,這兒筆者要逐句解讀原著。觀音菩薩開口對老君說:“貧僧所舉二郎神如何?果有神通,已把那大圣圍困,只是未得擒拿。我如今助他一功,決拿住他也。(先自夸一番,老君輩分太高,半請示一番)”老君道:“菩薩將甚兵器?怎么助他?”菩薩道:“我將那凈瓶楊柳拋下去,打那猴頭;即不能打死,也打個一跌,(輸出有點強)教二郎小圣好去拿他。”老君道:“你這瓶是個磁器,準打著他便好,如打不著他的頭,或撞著他的鐵棒,卻不打碎了(“親爸爸”、“最強輔助”老君的理由我服)?你且莫動手,等我老君助他一功(你下手沒輕沒重的,我來吧)。”菩薩道:“你有什么兵器(以老君的輩分修為和天下一半法器皆出自八卦爐等原因,這句話筆者每次讀都覺得奇怪,筆者覺得觀音作為日后取經項目的總監也是想自己出手保護悟空一把)?”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個圈子,說道:“這件兵器,乃錕鋼摶煉的,被我將還丹點成,養就一身靈氣,善能變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諸物;一名金鋼琢,又名金鋼套(后被坐騎青牛盜走,原著中滿天神佛包括如來亦奈何不得)。當年過函關,化胡為佛(“化胡為佛”是中國佛道兩教的著名公案,顯示佛道爭鳴的同時亦有融合之勢,但其具體掌故為何仍有相當大的爭議。本文主要以《封神演義》、《西游記》兩部影響最大的中國神話為基礎,因此提一下《封神演義》中對此的解讀:武王伐紂過程中,道門三教弟子損無數,氣運向西,老子作為三清之首,為轉氣運,故于封神中收通天圣人(通天教主)門下多寶道人,元始天尊自知封神中有禍水之嫌,故默許之,老子指點于他。西出函谷關,助其化佛,是為如來,成立小乘佛教,以分流大乘佛教),甚是虧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丟下去打他一下。”被金剛琢擊中后的悟空,又被哮天犬在腿上來了一口,這場火星撞地球之戰也宣告結束。
二人再相遇已是五百年后,悟空在西行途中遇到九頭蟲,奈何不得,這時恰逢楊戩,這兒筆者還是想回歸原著,請大家感受一下二人的惺惺相惜。兩人正自商量,只聽得狂風滾滾,慘霧陰陰,忽從東方徑往南去。行者仔細觀看,乃二郎顯圣,領梅山六兄弟,架著鷹犬,挑著狐兔,抬著獐鹿,一個個腰挎彎弓,手持利刃,縱風霧踴躍而來(打野小分隊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行者道:“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倒好留請他們,與我助戰。若得成功,倒是一場大機會也。”八戒道:“既是兄弟,極該留請(是你兄弟你去啊,讓我去干嘛)。”行者道:“但內有顯圣大哥(楊戩封號全稱英烈昭惠清源妙道敷澤興濟二郎顯圣真君),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見他(社會我猴哥,人精講究多)。你去攔住云頭,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齊天大圣在此進拜。’他若聽見是我,斷然住了(對自己面子充滿自信)。待他安下,我卻好見。”那呆子急縱云頭,上山攔住,厲聲高叫道:“真君,且慢車駕。有齊天大圣請見哩。”那爺爺見說,即傳令,就停住六兄弟,與八戒相見畢。問:“齊天大圣何在?”八戒道:“現在山下聽呼喚。”二郎道:“兄弟們,快去請來。”六兄弟乃是康、張、姚、李、郭、直,各各出營叫道:“孫悟空哥哥,大哥有請。”行者上前,對眾作禮,遂同上山(社會猴面子有了,趕緊去見面)。二郎爺爺迎見,攜手相攙,一同相見道:“大圣,你去脫大難,受戒沙門,刻日功完,高登蓮座,可賀,可賀!”行者道:“不敢。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須之報。雖然脫難西行,未知功行何如。今因路遇祭賽國,搭救僧災,在此擒妖索寶。偶見兄長車駕,大膽請留一助。未審兄長自何而來,肯見愛否。”二郎笑道:“我因閑暇無事,同眾兄弟采獵而回(打野小王子)。幸蒙大圣不棄留會,足感故舊之情。若命挾力降妖,敢不如命。”。。。。。。二郎道:“兵家云,征不待時,何怕天晚!”康姚郭直道:“大哥莫忙,那廝家眷在此,料無處去。孫二哥也是貴客,豬剛鬣又歸了正果(鮮明對比,心疼八戒一秒),我們營內,有隨帶的酒肴,教小的們取火,就此鋪設。一則與二位賀喜,二來也當敘情。且歡會這一夜,待天明索戰何遲?”二郎大喜道:“賢弟說得極當。”卻命小校安排,行者道:“列位盛情,不敢固卻。但自做和尚,都是齋戒,恐葷素不便。”二郎道:“有素果品,酒也是素的。”眾兄弟在星月光前,幕天席地,舉杯敘舊。眾兄弟的月光“BBQ”固然瀟灑,但是如果他們在鄄城金地首府購置一套寬敞、舒適、可抗震的住宅,于車水馬龍之中尋一抹幽靜,于四處征戰之時置一處安所,想來也是極好的。
END
本文作者:吳桐
金融學博士、青年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