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二維碼了解征文詳情
我的鄉情征文已于4月底截稿,尚有部分稿件未編完,將陸續擇優編發。不再接收新的來稿。按照征文要求,難分高下的作品,閱讀量、贊賞量、留言量將作為評級重要參考。
故土何曾被淹沒
李宏偉
清明時節,回到久別的故鄉,見到一息尚存的老院子,斑駁殘缺的青石板古驛道,熟悉而又陌生的田園風光。睹物思情,記憶的心門瞬間打開。離開故鄉二十余載,客居喧囂的鬧市,時常懷念起純凈的鄉村,湛藍的天空,碧綠的田野,天籟般的蛙鼓,春燕的呢喃……回眸這些年走過的歲月,讓人魂牽夢縈的,唯有故土,難以割舍。
童年的片段,儲存在記憶的底片。古色古香的老花院子,雕梁畫棟,高雅恢宏。一襲整齊的青石板自朝門外延伸到院子的每個旮旯。高大的烽火墻,青瓦翹檐。曲徑通幽的青磚小巷,給老院子平添幾分神秘。神龕下并列的兩只大木獅子,栩栩如生,讓人望而生畏。三進堂屋,庭院深深。粗大的木柱上,懸掛著“福門仁壽”、“名列天朝”、“花萼聯輝”遒勁燙金字樣的牌匾,莊嚴肅穆。院子雖老,古風長存,文化元素溢滿院落。猶記兒時,《三國》、《聊齋》、《水滸》成為鄰里之間傳播的文化大餐。“顏筋柳骨”、“橫輕豎重”、“蠶頭雁尾”的書法口語縈繞在鄉村紅白喜事舞文弄墨的氛圍里。逢年過節,舞龍耍獅,花燈木偶,從正月初一到十五,唱不完的龍燈歌,飲不盡的鄉愁酒。開春過后,農事的鼓點,擂響新年的華章。
偌大的一排清代古民居,被祖父一分為三,按序從北到南一字排開。父親被分配到靠南端頭的廂房。這棟低矮潮濕的青磚瓦房就成了我的胞衣地。老屋后成片的桔園是兒時伙伴的樂園。盛夏時節,桔樹上依附著一些穿戴金黃色甲殼的蟲子,抓來后,用細線拴住一條腿,它們會撲打翅膀,“呼”地飛起老高。童真的歡笑,響徹院子上空。朝門外,一條從不干涸的小河,在村前蜿蜒而過。河畔連接青石板砌成的擔水塘,兒時的伙伴,時常在這里抓荷花魚,翻螃蟹。乘著月色,捉田雞,照泥鰍。年邁的安爹爹佝僂著身子,拖著瘸腿,挑著沉甸甸的木水桶,一步一個響屁,從擔水塘一直響到朝門邊,沒完沒了,我們在后面捂著嘴巴,罵這個老頭子是個“打屁蟲”。老院子的牛欄,是我們“藏貓貓”的去處,魁叔給牛群添草,傍晚時分,我們“嗖”地竄出來,嚇得他大罵:“婊子養的,天還沒黑,就出活鬼了!”口吃的喜叔,在國民黨部隊當過保安隊長,據說一次帶兵剿匪,土匪圍上來,他口吃一時心急,口誤:“千萬別……開槍,我還……沒躲好!”惹得大伙笑得合不攏嘴,至今還在老院子里流傳。國民黨部隊回來的旭晚爹,擺弄著他一組一組的青花瓷,偶爾,翻出他黃埔軍校的畢業像章,當年氣宇軒昂、雄姿英發的模樣略見一斑。老院子里這些活生生的人物剪影,使得原本匱乏的童年生活增添了些許況味。
記憶中的老屋,總是那么蒼老。一架歪斜的木板樓梯,斜跨南頭的窗戶上,是連接二樓的唯一通道。我常站在高懸的樓梯下,看著被歲月熏得黑糊糊的樓板和青磚墻面出神。老屋靠南,逢夏日,南風徐徐襲來,給勞累了一天疲憊的父親送去絲絲愜意。老屋年久失修,靠北的墻面被歲月割開一條大口子,遇到了雷雨天,父親夜不能寐。那年春上一個夜晚,狂風怒吼,雷電交加,父親摟著我,一直沒合眼,我迷迷糊糊不知道什么時候進入了夢鄉。翌日清晨,老屋后園一棵碗口粗的椿樹被連根拔起,并排一棵大白楊被攔腰截斷。可想而知,那晚的風力是多么的猛烈,我不知道千瘡百孔的老屋在風雨飄搖的夜晚是怎樣熬過來,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在父親無力的扼腕長嘆中進入夢鄉。
窮則思變。面對惡劣的居住環境,父親開始思索如何擺脫岌岌可危的老屋困擾,尋找一個安居樂業的安穩住所。1986年夏天,新屋落成在老屋靠南馬路旁邊一個洼地里,父親憑藉他勤勞的雙手,努力將洼地填平。這里環境和交通比起老屋便利多了。只是屋子比馬路位置稍微低些,安全隱患也尾隨而至。春夏洪澇季節,馬路上的洪水順著兩邊溝渠頃瀉而下,朝我家滔滔而來,屋子里一下子就成了水世界。排水問題一直是父親的心頭之患。更大的不幸還在后頭,一次,一輛載滿貨物的大貨車下坡剎車失靈,坡下有很多行人,司機為了避免人員傷亡,把方向盤扭向我家墻面,汽車像一頭脫韁的野馬,撞到墻上,所幸家里當時沒人,否則后果不堪設想。房子成了危房,是不能住了,父親又開啟了忙碌地砌新屋奔波模式。
“屋漏偏遭連夜雨”,2005年5月31日,一場百年未遇的洪災襲擊家鄉,原本就是危房再經洪水浸泡,更加不堪一擊,搖搖欲墜了。父親只有在靠近屋子旁邊的高地上新征兩間地頭,用自己一生的積蓄建起了兩間一層新房。父親起早貪黑,傾全家之力,將新屋砌好。全家從旁邊的危房喬遷到新居那天,父親飽經風霜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滄海桑田,時過境遷。父母已經作古,老院子、馬路旁邊洼地的老屋,日漸被歲月的時日慢慢侵蝕湮沒。當我再一次回到故鄉,去重溫童年的舊夢,昔日的場景不再,留下的只是堆堆殘缺不齊的廢墟。老屋已經被旁邊的新房和土坎所淹沒,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鱗次櫛比的新房。童年的足跡,只能殘留在模糊的記憶里。今天,我舉家寄居喧囂的鬧市,住進寬敞明亮的新房,可我的夢,依然縈繞在老院子的青山綠水間,我的記憶,已經深深根植在被世俗的洪流所淹沒的故土,而我久別的記憶,在被淹沒的故土里,正發酵成醇香濃郁的鄉愁。
【作者簡介】李宏偉:出生于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學時期開始發表散文詩歌。現已在各級媒體發表各類作品數百萬字,獲得各級征文獎若干。現供職于某文化部門機關。文字散見于《中國文化報》《中國文物報》《湖南日報》《湖南文學》《創作與評論》《遼河》《湖南教育》《邵陽日報》《邵陽晚報》《邵東作家》《昭陽文藝》等刊物。出版有《嚴農文集》。
綠汀文萃平臺微信號 LTWCHJL1
顧問 鐘石山 主編 何俊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