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癌癥患者中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高達40%-80%,常發生于肺癌、胃癌、食管癌、胰腺癌、肝癌、膽道癌、口腔癌、喉部、腸癌等。也就說明了腫瘤患者補充營養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說到營養,除了藥物營養,食物的營養也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不了解科學的營養方法,對于健康的人來說,這些誤區會讓身體越吃越差,對于腫瘤患者們來說,更是一種“打擊”。如果補充營養了,身體里的細胞吸收了營養,那么癌細胞也是身體里的一部分,它們也會吸收營養,這會不會導致癌細胞長的更快了呢?但是如果不補充營養,我又擔心自己的身體會日漸虛弱。但其實癌細胞生長速度,跟患者吃多少營養無關。饑餓卻會讓患者身體消耗得更快,加速疾病惡化。癌癥患者膳食熱量至少應比平時增加 20%,為什么?如果營養狀況好,在對治療的耐受性和預后方面,都明顯要好于營養狀況差、消瘦的患者。關于癌細胞可以被「餓死」這個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我們應該注意飲食的營養均衡,肉類、魚類、蛋類、奶類、豆制品,是優質蛋白的主要來源,是組織細胞修復的重要原料。不論是健康人還是疾病患者,這些食物都應該適量吃。
所謂「發物」,是中國古代民間的說法,指能引起舊疾復發或新疾加重的食物,如有記載的豆芽、韭菜、苜蓿、鵝肉、雞肉、狗肉、牛肉、海鮮等。
許多人在生病后,因為擔心這些食物會加重病情,或者引起癌癥復發,就對它們敬而遠之。其實,如果不對這些食物過敏,那它們就能吃。
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似乎成為對任何疾病患者的飲食要求。
但因為習慣吃辣就影響癌癥的病情,這種說法也是不正確的,如果一味讓長期習慣吃辣的癌癥患者戒掉辣味,反而可能會影響患者食欲,從而流失營養。國內很多地方都有吃辣的習慣,癌癥的發病率、死亡率等并沒有高于其它地區。所以說吃辣會刺激癌細胞生長加速,沒有任何根據。很多患者吃辣食物才有食欲,而得了腫瘤之后,因為這樣的誤解,被要求完全忌口,本身就因為癌癥或化療治療食欲減退,往往會更加沒有食欲,對康復也就沒有任何好處。其實口味偏重可以增加患者的食欲,刺激消化液分泌,有助于增加進食量。不過要掌握好度。家里頭人生病了,我們常常會熬湯送去醫院給他,如烏雞湯、牛尾湯、魚湯、海參湯、豬蹄湯等,一般還要囑咐一句:精華都在湯里,要多喝點,湯渣可以扔掉。為什么我們會覺得湯是大補?其實我們根本沒有依據表明精華都在湯里,但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人認為煲湯是一種「大補」。但其實湯里的營養成分,真的很少,反而湯渣里的營養成分要高出我們的想象。各種魚、肉熬成的湯,確實含有脂肪、非蛋白氮、嘌呤、肌酐,以及少量游離氨基酸、少量的鉀、鈉、鈣、鎂等離子等。但它的主要成分還是水,營養密度低。大量喝湯,會影響其它食物的攝入,膳食單一,反而會導致營養不良。不論是病人還是普通人,都沒有什么好處。那么問題又來了,癌癥患者或者有吞咽困難、咀嚼困難;又或者是醫生囑咐說最好需要臥床、攝入流質食物,這種情況下要怎么辦?喝湯不是最佳的選擇嗎?喝湯不是唯一的選擇,我們還可以將各種食材(糧食、蔬菜、水果、肉蛋等)分別制備軟爛,單獨或混合用勻漿機(豆漿機)打碎,制成糊,熬成粥。這樣既便于吞咽,又有利于消化吸收。
當病人食欲不振、食物攝入不足時,有的患者、家屬認為:不吃飯,靜脈營養也能滿足營養需要。
事實是如果長時間不進食,腸黏膜就會萎縮,引起腸道菌群失調、腸道黏膜屏障作用被破壞,從而也易感染。大量研究證實,對各種原因引起的進食障礙。可給予腸內營養支持療法,建立起有效的營養支持治療通道,只要腸道有功能,就可使用它。
有很多癌癥患者營養保健品不離口,蟲草、海參、紫云參、靈芝等等抗癌品或保健品。到底有沒有用?
癌癥是一個細胞增殖和凋亡的過程。盲目亂補,對疾病本身的穩定和康復,其實不利。對于健康人也一樣,好好吃飯最重要,補藥和保健品別亂吃。不可否認,保健品對于提高免疫力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大家還是應該正常飲食,對于那些所謂的抗癌食品、保健品應保持正確的態度,既不盲目推崇,也不完全杜絕。很多癌癥患者在飲食方面,往往總結出這樣的8字心得:“想吃就吃,多樣均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