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我叔叔的公司實習,親身經歷了一個施工合同無效的情形,這里跟大家分享下。
我叔叔他們當時承接一個3000萬的裝修項目,但是他是裝飾設計施工一體化的二級資質只能承接1200萬以下的項目,于是他就找了幾家一級資質的企業來投標結果在50幾家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我們中標了,簡直就是要買彩票的運氣呀!
我們順利的拿到了中標通知書,和甲方簽訂了合同,因為這個項目比較急,我們前期就準備進場施工了,這個時候接到了甲方的通知這個項目有人投訴。
估計吃了這么大一塊肥肉,有的兄弟單位眼紅,說我們中標單位的項目經理是掛靠的,于是我們把項目經理的合同和社保證明都打印出來送到招標辦證明我們是貨真價實的沒有問題的,這個砍就過了,項目順利進行。
然后我們進場后的第三天,甲方又接到投訴,這次不是投訴我們,是投訴其中一家投標單位,說他們的項目經理是掛靠的,不是本單位的員工。于是甲方又找哪家單位提供證據,證明項目經理的身份,結果哪家單位提供不出來,那么就要被廢標了因為他們要被廢標,按照原定的計算規則,我們就不是中標單位了就這樣煮熟的鴨子飛了一個3000萬的項目就這樣泡湯了。
其實他們是這個項目是以資質等級低的建筑施工企業以資質等級高的建筑施工企業的名義承包建設工程,這樣的掛靠行為,本來就是國家不允許的。但是建筑行業很多年了大家也都是這么操作的,畢竟一個小公司要達到大公司的人員、機械、設備、規模還是很困難的,很多項目老板愿意把錢花在掛靠上,也不愿意把錢花在提升自己專業的能力、人員和設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