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知道,主板上硬盤包含什么模式,又分別是什么意思呢?
一般來說,我們的SATA模式包含了ATA(IDE)模式和AHCI(部分包含RAID)模式,ATA 是我們常用的硬盤總稱,ATA 規范包括了以前并口的、現在串口的硬盤,統稱為 ATA 硬盤。AHCI 是串口硬盤才具有的一個功能,而且是一個用戶可選的功能。
而AHCI 需要主板支持、需要硬盤支持才能發揮效能。甚至于在WinXP的時候,必須安裝系統前使用額外驅動才可以使用,但目前來說,可以說所有串口硬盤都支持 AHCI、主板也都支持(舊主板例外)。因此應該啟用這個功能,特別是新型的 ”4K扇區先進格式化硬盤“,如果不啟用 AHCI,硬盤性能將大打折扣。
因為AHCI比IDE模式,多支持了本機命令隊列(NCQ),理論上NCQ最大能提高SATA硬盤約30%的性能。簡單來說開啟NCQ之后,硬盤從一個程序跳到另一個程序時速度會更快,類似于英特爾的超線程技術。
由于我們現在的主板使用硬盤接口基本都是SATAⅡ或Ⅲ,而IDE的接口普遍于Win95-WinXP之間,速度自然也有很多差距,比如SATAⅢ的理論速度為6GB/s。
原因也很簡單,就像現在的主板也同時存在著AHCI、RAID兩種模式,因為Win8.1之后用RAID驅動是可以安裝Win8.1以上的系統,更好的支持PCIE的SSD,而在IDE模式下,很可惜,WindowsXP及以下系統都會藍屏。
那么小編要告訴你,在主板切換模式之后,您的系統就會出現問題,為什么呢,因為IDE模式下和AHCI模式下Windows所準備的系統核心驅動是不一樣的,也就是圖中的核心控制器不一樣,一般來說之前為IDE模式下安裝的系統是不向上兼容AHCI模式下的系統的,所以,您需要重新安裝系統,否則會產生藍屏等各種問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