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之前有一則報道,許多大學畢業的本科生,掀起一陣“考研熱”,尤其是在普通大學中,這種情況格外明顯。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狀況出現呢?其實歸根結底,不過是因為工作“難找”。
我們不妨問問,為什么211、985畢業生的考研率遠遠低于普通一本?因為他們對于企業來說,供不應求。
而普通一本的學子,只能選擇繼續深造,期望能脫穎而出。
網友一:
考研當然很重要。但是,這種考研幾乎是屬于被逼無奈的考研、淪為“后高考”是極不正常的。從現在的招聘信息看,幾乎沒有不缺人的企業,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用人單位找不到合適的人,考研人數逐年高企的現狀呢?這種雙輸的局面,因素是很復雜的,很多職場專家、教育專家、高校及科研機構都有過分析,這里就不一一復述了。
客觀地說,做為企業招聘方,每年秋招和春招時,稍微不夠知名的企業聯系學校985、211學校就業辦時,可以實話實說,不是十分受待見,別說宣講的機會,甚至連個招聘的展臺校方都不愿意提供。原因很簡單,用人單位太多,學生不夠。這里就體現出一個問題,就是名校的學生相對來說就業并不十分困難。
如果說名校中仍然大量考研的,是自我追求深造的結果,不屬于就業難。還有一部分人員因為招聘信息不足、面試經驗不夠等原因面試不成功,也去考研。
網友二:
2018年的報名人數238萬,不僅僅是應屆畢業生,而是包括了以往畢業來考研的往屆畢業生。每年考研大概有15%的棄考人數。但總體是人數是增長的,具體考研為什么會熱,原因很多,也有很多人分析過。依據問題,從用人單位角度分析。
用人單位標準高嗎?大部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需求其實大頭在本科,研究生需求的量并不大。畢竟800萬畢業生,50萬研究生,研究生數量是絕對少數。對研究生有需求的單位都是知名大企業。普通企業招本科生都只能在很一般的本科院校招聘,對研究生也就不想了。因此,對研究生有需求的是大企業,因為可以改善企業的人員結構,增強企業的整體實力。
考研熱對于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的影響,對學校是好事。學校要吸引生源,很重要的一個指標是升學率,更多的學生考研也會提升學校的學風,大家都去考研,管理也方便,學風在外人來看也正。所以,很多學校會把考研率作為硬性指標。
網友三:
現在,學??疾炀蜆I率時都把考研率算進去,每年也會舉辦考研動員會,鼓勵大
為什么呢,就我所教的廣電專業,市一級的電視臺不招本三的學生,但除去傳統媒體,新媒體也需要大量的新鮮血液,很多的傳媒公司對學歷并沒有那么看重,其實是很好對專業上對自我提升,但就學生而言,一方面他們大學四年并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實踐成果,另一方面這樣的新媒體公司在北上廣較多,很多學生害怕去北上廣闖蕩,對他們而言較為安全的去向就是考研。
但事實上,即使考上了研究生,很多學校都是研一上完大部分課程,研二、研三以導師帶學生做研究為主,這部分不是硬性的規定,畢業的時候交上一篇能過關的畢業論文就行,因此很多考上研究生的同學到了研二研三的時候也并沒有在做研究出報告,而是在宿舍度過了兩年的時間,畢業了之后一樣的找工作,這樣的學生在用人單位來看,除了要價可能比本科畢業的時候高了,其他的地方和本科畢業生無異了。
網友四:
我本科同專業的兩個同學,畢業后就直接工作了。但她們后來通過努力考上了在職研究生,并利用周末和平時晚上的時間完成學時,通過論文答辯后拿到了碩士學位,工作經驗和深造學歷兩不誤。
當然兩不誤的前提一定是雙倍的付出和努力。我也見過有些職場人讀在職研究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不少,最終沒有修完學分或者是遲遲通不過論文答辯,很遺憾拿不到學歷證明。
網友五:
每個人的教育背景、職場經歷不同,對讀研的觀點就會不同。就我而言,我自己本科畢業后繼續讀研,碩士畢業后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一直工作至今。我覺得碩士研究生文憑還是很重要的。
首先,學歷一定不代表能力,但學歷是門檻。高學歷低能力的人并不少見,低學歷高能力的人也大有人在。學歷和能力并不是成正比例關系的。但學歷有時是門檻,有時是敲門磚,沒有它可能連應聘的機會都沒有資格擁有,更甭提和別人站在同一起跑線去競爭了。有些企業在招聘啟事中的崗位任職資格中,會明確要求是碩士學歷,那這類崗位如果是本科學歷的話在簡歷篩選關就會被刷下去。
網友六:
在歷年的考研大軍中,有人是想走學術道路而必須讀研、讀博,有人是想在本科所學基礎上再深入研究、學習從而求得更理想的職位。就我接觸的人來說,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逃避就業而考研,即是題中所說的這種。
經過研究生三年的學習,學歷自然是提高了,但是那時所面臨的就業情況又是怎樣的呢?讀了研之后的就業競爭力是否就一定強過本科生了?這些是選擇考研的人不得不思考的一個問題。因為,后悔讀研、退學、求職時被本科生擠下去等現象屢見不鮮。所以,如果僅僅是為了逃避暫時的就業壓力而考研,首先應該想一想三年研究生畢業又怎么辦?誰敢保證三年后就一定比現在好呢?
之前有新聞說過,蘇寧在招收應屆生時,指名點姓只招211、985,引發社會熱議,也從側面印證了部分企業對于普通一本學生的“歧視”。
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做?
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這全都是因為211、985的學生手持“免死金牌”,再加上自身的能力出眾,才一而再再而三的得到名企的青睞。
高考填報志愿專家
全國就業指導專家
伯馬創業研究院院長
中國大學生就業與創業高峰講壇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