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肺萎:寒證,陰癥,津液虛(怕冷食,喜熱水,怕風,胃部寒涼,骨節吱吱響,手腳涼等)1 甘草干姜湯
【主治】 虛寒,大汗造成津液虛,吐涎沫但不咳嗽,頻繁小便,眩暈等
【藥物組成】炙甘草四兩,干姜二兩
【用藥經驗】個人用過廚房中的姜和甘草片
2 麥冬門湯
【主治】 陰虛陽亢,脈虛數,細數,津液虛,沒有淤堵的實證
【藥物組成】麥門冬42g,半夏、甘草各6g,人參9g,粳米3g,大棗4枚。
麥冬,生地滋陰,補充津液,甘草,大棗,粳米,人參,補充能量,半夏降水氣痰氣
【用藥經驗】個人用過
小兒咽扁顆粒:金銀花、射干、金果欖、桔梗、玄參、麥冬、牛黃、冰 片。
玄麥甘桔顆粒:玄參、麥冬、甘草、桔梗。
二 肺雍:肺部的淤堵 (胸滿隱痛,胸口皮膚甲錯,口燥,比口干嚴重很多,咳嗽吐濁痰,喘不得臥)
1 千金葦莖湯
【主治】主治肺癰,胸口甲錯。熱毒壅滯,痰瘀互結證,身有微熱,咳嗽痰多,甚則咳吐腥臭膿血,胸中隱隱作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臨床常用于治療肺膿腫、大葉性肺炎、支氣管炎等肺熱痰瘀互結者。
【藥物組成】葦莖60g,冬瓜子60g,薏苡仁30g,桃仁24g,可以加少量大黃
2 桔梗白散
【主治】主治不斷咳吐膿痰。攻逐水飲,溫下寒濕。慢性咳嗽哮喘。
【藥物組成】桔梗、巴豆、貝母。
巴豆(凈肉,另研如泥)一錢,桔梗、貝母各三錢,先研末,和巴豆研勻,白湯每下一錢。
3 皂莢丸:
【主治】主治多年的粘痰,頑痰。慢性咳嗽哮喘,比桔梗白散方重。
【藥物組成】皂莢八兩(240克)。
4 葶藶大棗泄肺湯:
【主治】主治喘不得臥。肺癰膿、偏中上水飲痰飲。咳逆上氣、喘鳴迫塞、支飲胸滿者。
【藥物組成】葶藶(熬令黃色,搗丸,如彈子大)、大棗12枚。
5 射干麻黃湯
【主治】喉間痰鳴似水雞聲,或胸中似水鳴音,具有溫肺化飲,下氣祛痰之功效。
【藥物組成】射干十三枚(9g),麻黃四兩(12g),生姜四兩(12g),細辛、紫菀、款冬花各三兩(各9g),五味子半升(12g),大棗七枚(7枚),半夏(大者,洗)八枚(12g)。
【用藥經驗】個人搭配用過
小兒咽扁顆粒:金銀花、射干、金果欖、桔梗、玄參、麥冬、牛黃、冰 片。
止咳橘紅顆粒:化橘紅、陳皮、法半夏、茯苓、款冬花、甘草、瓜蔞皮、紫菀、麥冬、知母、桔梗、地黃、石膏、苦杏仁(去皮滲)、 紫蘇子(炒)。
6 厚樸麻黃湯
【主治】氣滯型的咳嗽,寒熱偏差不大。
【藥物組成】厚樸15g、麻黃10g、半夏12g、五味子12g、細辛10g、干姜10g、杏仁15g、石膏50g、小麥20g。
三 補充
1 甘麥大棗湯
【主治】為安神劑,具有養心安神,和中緩急之功效。主治臟躁。癥見精神恍惚,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煩亂,睡眠不安,甚則言行失常,呵欠頻作,舌淡紅苔少,脈細微數。臨床常用于治療癔病、更年期綜合征、神經衰弱、小兒夜啼等屬心陰不足,肝氣失和者。
【藥物組成】甘草三兩(9g),小麥一升(15g),大棗十枚。
2 桑菊飲
【主治】清熱止咳,多用于咳嗽初期,或者咳嗽后期善后的時候。
【藥物組成】桑葉二錢五分(7.5g),菊花一錢(3g),杏仁二錢(6g),連翹一錢五分(5g),薄荷八分(2.5g),苦桔梗二錢(6g),甘草八分(2.5g),葦根二錢(6g)。
四 分析
根本上來看要分析人是真正的津液虛,肺萎,還是既有肺萎又有肺癰。治療過程中會出現開始干咳,用對藥后會出現痰多,最后排出痰再慢慢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