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不僅是愛與溫暖的代名詞,有時候,它也是恨與傷害的代名詞。
一個不懂得好好說話的家庭,往往離幸福很遠。語言暴力的傷害,正在摧毀一對又一對的夫妻,一個又一個的孩子。
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zāi)梗鋵崳錆M語言暴力的婚姻,才是愛情的墳?zāi)埂?/span>
我們很多人,每天都生活在愛人的語言暴力中。
你在廚房忙得灰頭土臉、渾身油煙,辛辛苦苦做好了晚飯,可能換來的是老公一句:
“你這菜怎么炒的?飯都做不好!”
你為了多賺點錢,不得已陪客戶應(yīng)酬到深夜,喝酒喝到胃痛嘔吐,回到家里,可能迎接你的是老婆的責備:
“天天半夜才回家,喝死你算了!”
當愛人說出傷人的話,有些人會選擇隱忍不語,但是這些惡毒的語言,就像一把無形的刀,深深地扎進了心里,讓你痛苦不堪。
還有些人可能會用同樣惡毒的語言去反擊,導致矛盾升級,兩敗俱傷。
夫妻之間的情意,也在隱忍中、爭吵中慢慢消失殆盡......
語言暴力,是婚姻破裂的幕后推手。
語言暴力帶來的精神折磨,往往比身體暴力帶來的疼痛更可怕。
2019年1月18日,重慶一名86歲的汪婆婆找記者訴苦,稱兒子打了自己。當記者聯(lián)系到汪婆婆47歲的兒子時,這個中年男人忍不住哭訴了起來。
他說,自己的母親喜歡毫無理由地罵人。為此,妻子在十幾年前帶著孩子離開了家,再也沒有回來。
妻子和孩子走了以后,母親謾罵的對象變成了自己。不講道理的母親,每天都會找各種理由來罵人,他睡覺的時候,母親甚至會站在他的臥室門口責罵他。
這天,開了很長時間貨車的他,想回家好好休息。
可是一回到家,母親就開始罵人。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他和母親發(fā)生了拉扯,導致母親不小心碰到了柜子上。
讓圈媽印象很深的,是這個中年男人哭著說的那句:
“這么多年,我生活在我母親的罵聲中,我心里的苦無人知啊。”
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在語言暴力中破碎了,語言暴力,讓這個原本可以很幸福的男人妻離子散。
一個長期在語言暴力下生活的人,看似與常人無異,其實心里早已千瘡百孔,傷痕累累。
每一個經(jīng)受語言暴力的人,都是心里有裂痕的可憐人。
網(wǎng)上有一段關(guān)于語言暴力的公益短片,深刻地揭示了語言暴力給孩子帶來的惡劣影響,值得每一位家長觀看。
每個曾對孩子進行過語言暴力的父母,或許從來沒想過自己的話對孩子的影響這么深。看到那些惡毒的字眼,變成了孩子行兇的武器,這些父母肯定懊悔不已。
語言的威力比你想象中的還要厲害。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來說,父母即使是說氣話,他們也會信以為真。
正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在其著作《中毒的父母》中說的一樣:
“小孩子是不會區(qū)分事實還是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guān)自己的話,并將其變?yōu)樽约旱挠^念。”
父母的語言暴力,無論是有意還是無心,都會在孩子心里扎根,進而影響他的行為。
對小孩子來說,他們寧愿被仙人掌扎傷,也不愿意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父母說出惡毒的話語,只需要幾秒,而孩子忘記惡毒的話語,可能需要一輩子。
教育孩子,請先學會好好說話。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網(wǎng)友分享了一個令人惋惜的故事:
國內(nèi)一名畫工筆畫的藝術(shù)家,平時對女兒要求嚴苛,無論女兒表現(xiàn)有多優(yōu)秀,她也從來不會夸獎女兒一句。
有時,還會因為女兒沒能做到完美指責她。
女兒在母親的高壓下,一直努力學習,終于讀到了美國名校的博士。然而,這位藝術(shù)家去美國看望女兒時,依然因為小事開始指責女兒。
從小一直很壓抑的女兒忍不住問她:
“我是不是永遠都沒辦法讓你滿意?”
她冷冷地回了一句:
“你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嗎?”
長期受到母親的無端指責的女兒,翻身跳下了陽臺,再也沒能醒過來。
很多父母滿嘴都是愛,可是表現(xiàn)出來的,卻是對孩子的冷言冷語、甚至是謾罵不止。
這種畸形的愛,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承受得起。
語言傷人于無形,卻往往最致命。
大部分人中國人都在犯同樣一個錯誤:對家人說話,無所顧忌。
因為是家人,因為足夠親密,所以很多人對家人說話從不顧忌對方的感受,甚至在傷害了對方的時候,還覺得別人小題大做。
殊不知,即使是家人,也應(yīng)該好好說話。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定是會好好說話的家庭。
對孩子少一些指責和謾罵,多一些鼓勵和引導;對愛人少一些要求和埋怨,多一些理解和欣賞。
讓語言,成為家庭和諧的音符。
好好說話,家庭才能和諧;好好說話,就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