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三個人各自做著生意
后來為了擴大業務
有一天他們達成協議
合伙經營
員工小陳也跟著納入了合伙體
但不幸的是
在一次送貨過程中
小陳出事故死亡了
合伙人陷于糾紛中無法自拔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那么
事故責任究竟誰來承擔呢?
案情簡介
陳某、王某、李某各自在石獅經營生鮮活魚批發業務,2015年11月15日三人達成協議,共同合伙經營,并簽訂了《合伙協議》,約定合伙期間,三人將之前各自購買使用的車輛及雇傭的工人全部納入合伙體統一管理使用。小陳之前受雇于李某,后來也跟著納入了三人合伙體,由合伙體統一安排工作,工資也由合伙體發放。
2017年2月10日晚上,原來受雇于李某的駕駛員魏某駕駛李某名下的貨車到德化拉魚,途中發生車輛側翻,造成跟車人員小陳當場死亡、魏某受傷、車輛損壞的交通事故。經德化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認定,魏某負事故的全部責任,小陳不負事故責任。
事故發生后,李某支付了3.6萬元賠償金給小陳家屬。因賠償事宜,小陳家人與陳某、王某、李某以及合伙人之間未能達成一致意見,小陳的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以陳某、王某、李某作為共同被告向我院提起訴訟。
陳某
我并不認識本案肇事司機魏某和受害人小陳,從來沒有雇傭過他們,也沒有給他們支付過工資,更沒有叫他們從事事故發生當天的勞務,所以我不應無緣無故成為被告并承擔賠償責任。
王某
我的意見和陳某一樣,這次事故跟我沒關系,不應該承擔賠償責任。
李某
小陳是三人共同雇傭的。因我與小陳是老鄉,所以都是自己出面與小陳談雇傭事宜。2017年2月1日給小陳發工資的是王某,發生交通事故當天也是由王某安排發車的,所以應由合伙體三人共同承擔小陳發生交通事故死亡的賠償責任。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那責任到底由誰來承擔呢?
看法官如何判
判決結果
該院經審理認為,小陳作為陳某、王某、李某合伙體的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致死,且不負事故責任,因此,小陳因該事故死亡造成的各項經濟損失,陳某、王某、李某作為雇主,應當共同承擔賠償責任。依法判決如下:
陳某、王某、李某應在本判決生效后一個月內支付賠償款569215元給小陳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
一審判決后,被告陳某和王某不服判決,向泉州中院提起上訴。二審期間,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
法官說法
合伙組織是民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盤活民間存量資金。成立合伙組織時,尤其是針對自然人之間的合伙組織,為防止因權責不清引發爭議,各合伙人應注意以下四點:
1、簽訂書面合伙協議。
2、對某些不實際參與經營的合伙人,需要明白全體合伙人對合伙經營的虧損額,對外應當負連帶責任。
3、對采用合伙人內部承包的形式來經營的情況,需要書面約定清楚,可作為對內追償的依據。
4、實際執行合伙事務的合伙人必須靠得住,因其行為代表所有合伙人的行為,這需要各個合伙人自行斟酌。
法條鏈接
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 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雇主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包或者分包業務的雇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條件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二、《民法通則》 第三十條 個人合伙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伙經營、共同勞動。
第三十一條 合伙人應當對出資數額、盈余分配、債務承擔、入伙、退伙、合伙終止等事項,訂立書面協議。
第三十四條 個人合伙的經營活動,由合伙人共同決定,合伙人有執行和監督的權利。
合伙人可以推舉負責人。合伙負責人和其他人員的經營活動,由全體合伙人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十五條 合伙的債務,由合伙人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
合伙經營
優勢互補
但也要厘清責任
避免陷入糾紛
文稿|謝凱歌 張燦煌
編輯|吳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