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出版總社黨委書記、社長皮鈞發布“中國青年閱讀指數”
2017年4月14日上午,“中國青年閱讀指數”在第三屆“中國數字閱讀大會”上首度發布。
中國青年出版總社社長皮鈞與成都數聯銘品科技有限公司(BBD)CEO曾途認為:“中國青年閱讀指數”是在國家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和國家頒布《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15)》指導下進行的。青年發展和青年閱讀已經進入“指數時代”,若要把握和引領這個趨勢,必須搶占先機。
“中國青年閱讀指數”界定的青年為14~35周歲,這是中國閱讀的主力人群,覆蓋約4.1億人。
“中國青年閱讀指數”通過抓取中國青年群體在各類閱讀渠道的閱讀行為數據進行分析,從中找出青年人的閱讀偏好,再將不同時期的閱讀偏好進行差分,從而發現閱讀偏好的變化趨勢。
首期發布的《中國青年閱讀指數報告》分為技術報告、解讀報告以及以指數為依據所做的關于青春文學和女性閱讀的專題研究。
1. 該指數把青年范圍限定為14~35周歲;
2. 創造“閱讀域”的概念,“閱讀域”是指有相關閱讀元素的標簽集合體,含體裁、題材、地域、時間、性別等多個維度;
3. 引入“社會必要消費時間”概念,即“現有的社會正常交往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交往范圍和交往形式下接受某種價值觀念所需要的消費時間”;
4. 精準界定閱讀時長,即消費者為滿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和提高知識技能而消耗的閱讀時間的長短;
5. 在媒介轉型的時代背景下,重新理解“閱讀行為”,如今青年人的“閱讀”不僅包括對傳統書刊的閱讀,還包括在數字終端上對文字、圖片等內容的閱讀。
1. 抓取各類閱讀行為,并以“閱讀域”進行歸類。
2. 計算各大閱讀域的閱讀時長分配,每個閱讀域的閱讀時長分配的取值范圍從0到100,代表該閱讀域閱讀時長在總閱讀時長中的百分比。所有閱讀域的閱讀時長分配加總等于100。
3. 計算每一個閱讀域閱讀時長分配的兩月差值,并最終構成一列向量,作為該月該閱讀域的青年閱讀需求指數,衡量青年在閱讀該閱讀域時的偏好變化。
4. 將不同閱讀域的閱讀行為偏好變化通過標簽加總,得到總中國青年閱讀需求指數。其中的權重通過海量調查數據獲得。
“青年閱讀指數”由兩個維度的數據構成:中國青年閱讀需求指數和中國青年閱讀供給指數。
中國青年閱讀需求指數表達的是青年在閱讀時主動的偏好變化情況,而青年閱讀供給指數則是內容供給方主動提供給青年的閱讀內容變化。
中國青年閱讀需求指數和中國青年閱讀供給指數↓↓↓
1. 青年閱讀的偏好變化。即青年閱讀的傾向發生了什么變化?哪些體裁較適應青年的閱讀?哪類內容開始升溫,哪類內容開始淡出青年的視野?
圖:2017年2月、3月中國青年閱讀需求指數的變化。
2. 內容供應商供給的內容變化。即與青年的閱讀偏好變化相比,文化機構提供的內容是否能夠滿足青年的需求?兩者是一致,還是背離?
圖:2017年2月、3月中國青年閱讀供給指數的變化。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中國青年需求指數和中國青年供給指數二者大致出現相互背離的趨勢。
文學、自然科學及教育閱讀域需求指數下降較多,但供給指數卻大幅上升;
藝術、歷史及經濟金融管理閱讀域需求指數上升較快,但供給指數卻大幅下降。
(本文來源:共青團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