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盛澤鎮橋北社區陳嫻家庭
吳江日報2018-6-15 作者:本報記者 賈黎說起陳嫻,不少人的第一反應便是侍弄鮮花的好手。記者了解到,陳嫻是盛澤“老資格”鮮花店——文萃鮮花店的創始人,也是一名環保達人。
走進陳嫻家中,首先映入記者眼簾的就是滿園綠色,花草樹木合理搭配。秉承綠色環保生活方式的陳嫻生活簡樸,心靈手巧,樂于生活,在生活中秉持著“環保經”。
自制養生茶葉
傳遞健康養生之道
陳嫻愛花,于是投身于鮮花生意;陳嫻懂花,便制作出了鮮花養生品。
“現在的人越來越注重養生,更關注身體健康。”陳嫻介紹,基于多年的養花經驗,她對花草的特性都了如指掌。“很多花草可以食用,還有養生作用。”陳嫻介紹,根據花期,近來,她自制了胎菊、金銀花、蒲公英等養生茶葉。
“胎菊、金銀花和蒲公英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熱解毒功效。”陳嫻說,這些花草最大的特點是藥食同源,既能加工成藥材出售,又能當作食品食用,因此,她也潛心研究自制鮮花養生品。
“就拿胎菊來講,一大臉盆的鮮胎菊,只能制作出一小罐胎菊茶葉。”陳嫻說,鮮花草在制作之前,先要將它們洗干凈,瀝水,高溫蒸,再用火炒干水分,同時用手抓炒,感知茶炒制過程中對濕度、溫度、火候的需求,過程十分復雜,堪稱“功夫茶”。“我們全家注重健康養生,因此喝自制花草茶為主。”陳嫻介紹,如今,她還帶動身邊人一起喝花草茶養生。
節電節水是低碳環保生活的好做法。陳嫻將淘米水和洗菜水等分類存放、區別對待;用淘米水洗菜,既有利于去除蔬菜表面農藥又節水;洗菜水用來澆花、洗碗、擦洗灶臺;洗澡水和洗完衣物的水再用來拖地。
此外,在庭院中,陳嫻還在不影響環境、不占用公共綠地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種上了蔬菜,其間點綴一些花草樹木,成為了一道美麗風景。
自制酵素
打造“零污染”之家
“沒有所謂的垃圾,只有放錯的寶貝。”陳嫻介紹,菜葉、水果皮等廚余垃圾可以變為洗潔精、園藝肥料、肥皂等生活用品。說著,陳嫻從一個塑料瓶中擠出了些許棕色液體,將其涂抹于使用過的碗筷上后用水洗凈。果然,洗過的碗筷變得干凈閃亮。
陳嫻說,將果皮、菜葉等日常生活垃圾經過簡單的比例混合制作,就可發酵為環保酵素。“制作環保酵素的過程很簡單,制作材料隨手可得,既省錢還能減少垃圾量。”陳嫻介紹說,制作環保酵素的周期為一個多月,原料包括糖、果皮和水。“制成好的酵素液聞起來會有橘子般的氣味,經過稀釋后可當清潔劑。”她說。
有一次,從事鮮花生意的陳嫻看到關于廢棄物再利用的實驗,“我當時覺得很神奇,那些廢棄物竟有大用處。”隨后,陳嫻開始學習如何制作環保酵素。“我每天將家里的水果皮、廚余垃圾收集起來,把那些商戶扔掉的水果統統帶回家。”回想起最初學習制作酵素的過程,陳嫻仍充滿熱情。
如今,陳嫻已將“變廢為寶”的理念與技藝傳遞給了周邊的親戚朋友,帶動他們也加入自制酵素的陣營。陳嫻表示,她的目標是讓環保走進千家萬戶,讓酵素成為居家主婦的環保助手,每家每戶可以實現“零污染”之家。
以身作則
引領綠色低碳生活
在陳嫻的帶動下,她的丈夫與子女也積極投身綠色環保事業。
每位家庭成員都以崇尚節儉為榮。淘米水和洗菜用剩的水都再次利用,不使用含磷洗滌劑,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和一次性筷子等。電視不看時盡量切斷電源,家用照明電全部使用節能燈,每次出門自帶購物袋。這些成了他們一家的生活習慣。
“保護環境是每個家庭應負的責任,它并不需要我們有多大的能力,我們可以從身邊很多的小事做起,實現綠色環保的生活。”陳嫻說。
圖為陳嫻一家。(賈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