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荷葉田田 發表于
最近又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位渾身上下沾泥帶灰的建筑工人上了公交車,明明有空座,他卻找空檔席地而坐,大家對他肅然起敬,紛紛點贊。這位建筑工人情愿自己坐得不舒服也不想給乘客和公交公司帶來麻煩,小小善舉當時一下子溫曖了整個車箱,溫暖了新聞媒體,輻射出來的社會正能量不可低估。
不給人添麻煩,是一種善良,是一種美德。不給人添麻煩的人,心地善良,一般具備許多優秀品質,關于這一點,我不得不夸夸我的老父親。
比如,獨立自主。不給人添麻煩,就意味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困難自己解決,不輕易求人,在自己的人生字典里沒有“依賴”這個詞。記得當年我初中畢業外出求學,放假回家,讓父親騎自行車來
比如,換位思考。一般來說不給人添麻煩的人善于換位思考。記得我結婚那一天,婆家經濟狀況不理想,過來迎親拿不出多少禮金,當時幾個親戚想為難一下,我父親知道紅封袋里的禮金肯定不多,干脆不拆了,給足親家面子。事后他說:想想自己當年窮困潦倒,結個婚不容易,所以不想為難女婿。近幾年,姐姐到城里帶孫子,父親一直一個人在老家生活,他頭疼腦熱,頸椎發炎,從來不跟我們說,一個人扛著,獨自去看醫生,事后才跟我們講。他說:你們上班的上班,帶孩子的帶孩子,都比我忙,我可以克服困難,就不麻煩你們了。前幾天,來城里看病,回去的時候,侄子想送他去公交樞紐車站,他一早自己出門走了。他說,年輕人工作辛苦難得在周末睡個懶覺,我有老年卡,坐公交車免費,反正也沒什么事,轉個車很方便,自己過去就是了。
比如,懂得珍惜。父親這代人,年少時常年缺衣少食,歷練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真正理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十分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無法接受揮霍浪費、暴殄天物的做派。父親在自己做服裝生意的那些年,總是穿那些滯銷的質量有問題的衣服,他說:總歸也是新衣服,浪費了可惜。父親為了不浪費剩菜剩飯,在老家院子里養了幾只雞和兔子,他說,生下來的雞蛋給玄孫吃,兔子肉可以作為請客的美食。我家里放置時間長的米和豆經常拿回去給他喂雞喂兔子。如今,我們姐妹倆也秉承父親節儉的優良傳統,外出吃飯,剩菜打包回家。古人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外國哲人薩迪說:“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于饑寒。”看來,中外先哲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啊!父親沒什么文化,但一直身體力行為我們小輩做勤儉持家的榜樣。
父親跟那位建筑工人一樣,不喜歡給人添麻煩,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