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火搖輕浪”到“澤國變通途” ——吳江完善運輸體系跨入“大交通”時代
從“遠火搖輕浪”到“澤國變通途”
——吳江完善運輸體系跨入“大交通”時代
作者: 王凱悅
平望鎮三官橋村12組村民朱根林今年72歲,因為拉過10年纖,他對船和運河古纖道有著特殊的感情。
每次遇到逆風或惡劣天氣、險灘惡水時,手搖船往往要靠拉纖才能前進,朱根林一邊模擬拉纖的動作一邊說,拉纖要躬著身子,古纖道是石路,村里的纖道是泥路,還有的橋下沒有路,要下水蹚過去,一趟下來,衣服都磨損濕透了,后來索性赤膊上陣,結束時渾身酸痛,尤其是肩膀處。
老人邊說邊摸著肩膀,一切仿佛歷歷在目。
朱根林告訴記者,當時生產隊有四個人是專門拉纖的,上下午輪班制,運輸工具是手搖木船,載重約為2至4噸?!澳莻€時候生產隊經常出去買賣東西,都是要靠船的。”談起拉纖的經歷,老人感慨萬分,除了苦就是累,“那個時候從三官橋村到松陵只有水路,要8個小時才能到達?,F在不一樣了,自己出門坐公交車一小時能到,坐兒子的車只要半小時就能到了?!?br>
與古纖道過去對朱根林留下的痛苦回憶不同,如今,京杭運河吳江段上1.8公里的古纖道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據吳江航道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其實在上世紀80年代時,吳江境內的古纖道已經全部坍塌,是1984年進行航道養護工程時重建了古纖道,又于京杭運河四級航道整治的時候對它進行了維修。
近年來,航道處結合運河申遺和航道整治,聯合文體廣電和旅游部門對古纖道進行了再次整修,同時在航道沿線持續開展綠化環境提升活動,使航道的科學發展與歷史人文、自然保護結合起來。如今,圍繞著這段古纖道,地方政府也規劃了運河公園、運河風光帶等,形成了一段“水上長城”風景線。
視線再轉回上世紀70年代,生產隊買了掛機船,不再需要纖夫了,朱根林依然留在碼頭做活,成了生產隊長,直到70歲才離開碼頭。見證著碼頭的發展,他不禁感嘆:“現在船舶向大型化發展了,碼頭上需要我們人力的地方也越來越少了,運貨出行也越來越方便,托了交通發展的福,如今我也安享晚年啦?!?br>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吳江道路建設落后,百姓們常說“建國30年,建路3公里”,再加上吳江水網密布,七分地三分水,沒有路走,水就慢慢成了路,可以說是“開門見水,行路靠船”。人們依水而居,靠水作業,大運河一路綿延,滋養了一代又一代沿線兒女,古纖道也靜靜地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時代的變遷,至今仍于繁華中延續著歷史的痕跡,正如文徵明詩中描寫:“遠火搖輕浪,跳魚驚過船?!?br>
正因如此,“纖夫”這個職業才在水鄉“生根發芽”,像這樣的拉纖人,當年在三官橋村里共有二三十個,還有許多外地人也在拉纖的隊伍中。如今,“纖夫”這個職業已經消失,朱根林表示,有的老同事跟他一樣留在碼頭繼續干活,有的則另謀生路,但他們都沒想到,以前的“苦”回憶,成了現在的文化遺產,跟自己的家人朋友講起來,還有點自豪呢。
盛澤人唐鳴是個不折不扣的“交通人”,談起水運,他仿佛有說不完的話:“以前陸上交通不發達,去哪都是坐船,我母親年輕的時候從盛澤到壇丘都要坐半小時的船?!睅资赀^去了,現在吳江只有3個水上客運點,分別在七都、同里羅星洲和東太湖,都是休閑旅游性質的。唐鳴的舅舅今年已經快70歲了,二十多歲時下鄉要從盛澤到桃源,只能坐船,一坐就是兩個小時左右,而現在從盛澤開車到桃源只要不到半小時?!艾F在哪還有人坐船,就算想坐也沒有小船了呀,只有旅游景點還有一些游覽船給大家體驗了。”唐鳴笑著說。
不論是拉纖,還是去破舊的渡口坐船出行,都是以前沒有辦法的“苦”選擇,但如今卻變成了文化遺產和休閑娛樂體驗,這是“交通人”沒有想到的,卻也是他們作為見證者所自豪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道路建設完備,如今的水運已經是由陸路到水路,水路再到陸路的一個通道,是一種綠色低碳的大容量運輸方式。同樣是運輸,貨車能裝載30噸左右貨物,但船舶大型化發展,可以裝到1000多噸,所以漸漸地,貨運更偏向于水路運輸,而客運多選陸路。截至2018年,吳江轄區共有航道42條,總里程450.67公里,其中,2018年京杭運河的運量達2.4億噸,長湖申線1.2億噸,蘇申外港線0.7億噸,港口吞吐量超0.15億噸。
交通多樣化發展,讓運輸方式由過去單一的水運方式,逐漸發展成為公路、鐵路、航空共同發展的綜合運輸體系,出行方式也越來越豐富,水運不再像原來那樣占據人們全部的視野,吳江真正地跨入“大交通”時代。從實現“鄉鄉通公路”,第一條國道318萬民支援建成,到江城大道、吳江大道等快速干線通車……吳江的公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截至2018年,轄區內公路總里程已達2373公里。
高等級的公路網支撐著吳江的“1、3、3、1”:10分鐘上高速、30分鐘到市區、30分鐘離境、1刻鐘鎮到村。吳江客運也在多樣化發展,投入客運站共7個,公交站點1920個,不斷推進公交一體化,2017年蘇州軌交四號線的運行更是給市民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出行方式。
除了步入“軌交時代”,“鐵路時代”也離吳江居民更近了一步,區鐵路建設服務中心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滬蘇湖鐵路初步設計前置工作已步入尾聲。滬蘇湖鐵路連接了上海、蘇州、湖州等重要城市,是長三角鐵路網的骨干線路,共設兩站,分別位于汾湖高新區和盛澤鎮境內。不僅如此,今年4月19日,通蘇嘉甬鐵路預可研也已通過審查,通蘇嘉甬鐵路項目起自南通,經張家港、常熟、蘇州、吳江至嘉興,跨越杭州灣后經慈溪至寧波,吳江人在家門口坐上高鐵指日可待。 2019-09-28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