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地勢低洼,容易受澇。那年夏天,下的雨一場接一場,一場比一場猛烈,大暴雨,特大暴雨,溝渠滿了,圩塘滿了,河流滿了,綠油油的田野都浸泡在洪水中。外河的水位也嚴重超出了警戒線,隨時會出現(xiàn)決堤的危險。村里的青壯年都上圩堤抗洪了。
我和小伙伴們站在圩堤上,老遠就看到二百來個村民在大雨中,正熱火朝天地搬運草包泥袋。所有的人都透濕了,衣服皺皺地黏在鼓動的肌肉上,幾只大功率的排水泵在“轟轟”地吼著,白亮亮的水柱從加長的排水管里沖到外河里,騰起很高的水花,融入滾滾的洪水里,奔東海而去。傍晚,忽然從圩堤東頭傳來嘹亮的軍歌,小伙伴們奔走相告,原來解放軍來我們村協(xié)助抗洪了。
被雨水濕透的草綠色的軍裝、紅色的領(lǐng)章、閃閃發(fā)光的五角星,這是我平生第一次近距離看到解放軍。雖然他們手里只有鐵鍬等工具,遠沒有電影里扛槍的解放軍那么神氣,但只一身草綠色軍裝,就足以讓我們這群貪玩的孩子駐足觀望了。
堤壩出現(xiàn)缺口了。聞訊趕來的解放軍排著長隊,冒著大雨,從內(nèi)河的船上將一袋袋裝泥袋子扛到出險的缺口位置,奮戰(zhàn)半個小時了,缺口依舊沒被堵上,似乎還有擴大的趨勢。一位解放軍戰(zhàn)士大聲地說道:“我們是軍人!今天就算拼了命也要堵上這個口子!”頓時,戰(zhàn)士們扛泥袋子的速度越來越快,氣氛也越來越緊張,那一刻,你才能體會什么叫做拼命!只見幾個戰(zhàn)士毫不猶豫地跳入滾滾的洪水中,手拉手在缺口中組成了人墻;又有幾個戰(zhàn)士從群眾手中接過木樁和榔頭,在缺口中奮力打樁;堤上的戰(zhàn)士像發(fā)了瘋一樣,機械地重復(fù)自己的行動,扛泥袋——上大堤——丟泥袋,或者是兩人抬草包瘋跑——丟在大堤下——再瘋跑回去,經(jīng)過將近一個小時的奮戰(zhàn),缺口終于被堵住了!他們站在雨中吃了一點干糧,隨后,再次集合,排著整齊的隊伍,帶上各自的工具,一路高歌跑步到另一處險段去了。晚上,在雨中又聽到了“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的歌聲,那是他們回到村口大堤上保閘來了,干了一天的活,歌聲竟還是那么高亢有力。當(dāng)時,我很奇怪,難道他們就不知疲倦?
雨停了兩三天,外河水小了一些,電影隊來我們村慰問解放軍。那個時代,村里人是很少能看到電影的,對于我們孩子來說,能看場電影更是跟過節(jié)一樣開心。
戰(zhàn)士們每人把雨披疊得四四方方,放在地上當(dāng)?shù)首樱煤苷R。電影還沒開演,他們就開始唱歌,與其說是唱歌,不如說是喊歌,他們唱得并不婉轉(zhuǎn),但很有氣勢:“戰(zhàn)友、戰(zhàn)友、親如兄弟,革命把我們召喚在一起……”
嘹亮的歌聲打破了鄉(xiāng)村的沉寂,電影隨后開演了。七月天,像娃娃的臉,說變就變,天剛剛一陰沉,大雨隨著狂風(fēng)就落了下來,雨聲就是命令,戰(zhàn)士們迅速起身,穿上雨披,排著整齊的隊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唱著軍歌跑步向村口大堤閘而去。
大雨里的歌聲,響徹村子的夜空,那歌聲折射出軍人的堅強戰(zhàn)斗力,唱出了我們的軍魂!聽了雨中軍歌,我從小就下決心長大后去參軍。終于在1980年,18歲的我參軍了。我也先后多次參加過抗洪搶險,在暴雨中戰(zhàn)友們唱著嘹亮的軍歌挺身而出,爭先恐后地用身體筑成阻擋洪水的銅墻鐵壁。如今,戰(zhàn)士們嘹亮的雨中軍歌,依然在我心底久久回蕩,難以忘卻。
20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