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人們大多已經遠離了舍棄的本能,在各種各樣欲望的“轟炸”中,漸漸被淹沒。衣食住行,無欲不往。理發時,我被推銷充值返利;點單時,我被提醒滿額減價;出游時,我被介紹景區聯票……無時無刻,不在勾起我心中的欲望,糾結于如何選擇,卻忘記了還有否定的權利。一年能理幾次發?一次能吃多少美食?一天的滿檔旅程能否承受?在外界的推動下,人的欲望越來越大,生活越來越忙碌,心情越來越煩躁。
偶然遇到了山下英子的《斷舍離》,斬“斷”物欲、“舍”棄廢物、脫“離”執念的思想深深打動了我,按照書中的實例來審視那買來閑置的雜什、購物車里的物品和收藏欄的清單,日常的欲望確實過多了,而且為什么想要,已經無從記起,想必未曾深思熟慮。僅僅是一個物欲,就花費了自己多少的精力,生活怎么能簡單舒適呢!繼而身體力行,我便發現脫離執念這一層不是輕易能做到的,尤其是在信息獲取便利的時代,一則廣告、一條推送、一個朋友圈,隨時都有可能讓欲望死灰復燃。人生路漫漫,唯有堅守之,且行且進了。
作者在書中多次重申,“斷舍離”不是單單整理、丟棄物品的含義。“斷舍離”是通過由物及人,推動人們有效地認識自我、控制自我和平衡自我。它是一種動態的過程,隨著物品的進出,猶如人的新陳代謝,促進人的成長。通過對物品需求的深度考量,人們知曉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而擺脫對物品的執念,則增強了自我的控制力,學會如何看待他人對物品的執念,可以幫助人們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
如今,會呼吸的“斷舍離”已被作者升華成了“人生實踐哲學”。我想,“斷舍離”的人生應是一種簡單的生活,一種釋然的態度,一種和諧的意境,而人們由此收獲人生的幸福。
20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