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與中國電影史:
百年蘇州電影人
你是從民國走來的教書先生,翩翩少年,溫潤如玉;你是富貴人家的千金小姐,刁蠻任性,古靈精怪;你是身經百戰的救世英雄,一身戎裝,從此再不見故土;你是紅極一時的時代歌姬,命途多舛,卻一生傲骨……
你給予每一個角色新的生命、新的詮釋。于是,我看到了你,只看到了你。
在百年中國電影的歷史天幕上,眾多蘇州籍的導演、編劇、攝影、美工組成了熠熠閃光的星座,其中最耀眼的,莫過于云集俊男靚女的演員群落。
從默片時代到有聲電影、從黑白影像到彩色影片、從“小腳女影星”到現代超級偶像,蘇州籍影星參演了中國電影史上諸多著名影片,引領著時代的風潮。
洪警鈴
1894年3月12日,洪警鈴(原名洪醒、洪志通)在蘇州出生。從小酷愛演戲的他,憑《黑籍冤魂》成功出道,成為專業電影演員。他一生演了近二百部影片,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反派角色。眉眼一挑,誰都不愛。只不過,這是位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息影后,年過半百的洪警鈴投身慈善事業,義演募金,創辦“貧兒工讀團”,專門收養應拒接同行的孤兒。
顧也魯
當然,比起反派角色,從古至今,小生都更“吃香”。因為身材嬌小而又聰明伶俐,順也魯(原名顧念椿)在中國影劇界有“袖珍小生”之譽。15歲就步入戲劇界的他,演藝生涯可謂是“兩面開花”:顧也魯一生出演了四十多出話劇,拍攝了六十多部影片,塑造了一百三十多個性格迥異的角色。直到晚年,他還筆耕不輟,創作了《藝海滄桑五十年》、《影壇藝友悲歡錄》等回憶錄。
金山
金山(原名趙默)的演藝事業則更具傳奇色彩。1911年8月9日,金山生于蘇州城內三多巷一富甲之家。他從小就喜歡和同學流連于盤門一帶,逛文廟、游滄浪亭,尤愛評彈、昆劇。奈何幼年喪父,家遭修變,浪跡社會多年,金山憑借豐富的人生閱歷和過人的表演天賦,以《欽差大臣》《狂歡之夜》《屈原》等一系列佳作而名聞四海。
他不僅僅是個杰出的戲劇、電影演員、編劇,也是一位優秀的地下工作者。1945年至1949年的四年里,金山一直冒著生命危險做著秘密工作。一些不知情的朋友對他鄙視唾罵,他忍辱負重,為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蘇州籍男演員表現搶眼,而蘇州小娘魚也有很多在電影史上揮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她們中很多人冒著世俗偏見、頂著壓力投身當時仍有“賤業”之虞的電影表演藝術。這些蘇州籍女影星的演藝風格千姿百態,為中國影壇塑造了無數栩栩如生的各階層婦女形象。
王漢倫
王漢倫是我國默片時代著名的女演員,也是中國電影節唯一的小腳明星。她曾就讀于上海圣瑪麗女子教會學校,早年曾被迫嫁于商人,關系不和后離婚出走。一向追求平等、向往自由人生的她有幸踏進了電影行業。
從《孤兒救祖記》《玉梨魂》,到《苦兒弱女》、《一個小工人》《棄婦》,沒有什么前人的經驗,她憑借天賦、聰慧和自身對角色的理解,成為了我國第一位享有盛譽的女明星。因為擅長飾演悲劇人物,主演的又大多是寡婦角色,當時電影界里也有有些人戲稱她為“小寡婦”。
吳茵
有人專演寡婦,自然也有人專演阿婆。吳茵一生演了七十個老太婆:《大地回春》中的女傭人戴媽媽、《金玉滿堂》中的老祖母、《大雷雨》中的惡婦馬卡諾娃、《閨怨》中的老保姆威爾遜……這“東方第一老太婆”的稱號絕不是浪得虛名!
大多數人對上述這些名字應該是感到陌生的,如果提當代的蘇州籍電影演員,“劉嘉玲”的名字是必不可少的。
劉嘉玲
劉嘉玲出生于蘇州城的一個繪畫世家,從小才藝突出,能歌善舞,16歲隨母和弟弟舉家遷往香港定居,靠電視劇在風云變化的香港娛樂圈站穩了腳跟。1986年,劉嘉玲應成龍之邀在影片《A計劃》出演重要角色而走紅影壇,隨后便拍攝了《阿飛正傳》《新不了情》《金枝玉葉》《東邪西毒》等一部部膾炙人口的佳作。
作為蘇州女子,劉嘉玲天生具有蘇州園林般精致優雅的面孔和小橋流水般婀娜多姿的神韻,對于賦予她生命、智慧和美貌的故鄉——蘇州,她一直都滿懷著難以割舍的情愫。
除上所述,從影迷到影星的湯天繡、成長于香港的“英俊小生”高遠、“金嗓子”周璇、“銀海明珠”上官云珠、“長城大公主”夏夢、“悲劇女皇”潘虹、柏林影后蕭芳芳……這些璀璨奪目的影星,如同一枚鉆石的無數璀棱面,共同組成了百年中國電影的輝煌歷史與現實。
無論世事如何變遷,那些優秀的演員總會跨越時代的浪潮,從鏡頭中徐徐走來,在光影變換的繁華勝境里,邀你看一人千面,演繹人生百態,直到他落入你的眼中,落到你的心里。
來源:《情調蘇州》
20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