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埃航一架從亞的斯亞貝巴起飛的航班抵達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海關關員當場抓獲犯罪嫌疑人1名,繳獲含有疑似可卡因成分的棉服外套4件。
這是進入7月以來,上海海關查獲的第3起旅檢渠道走私毒品案。記者從上海海關了解到,6月7日,上海海關緝私部門成功偵辦今年以來旅檢渠道首起走私毒品案,在1名尼日利亞籍犯罪嫌疑人穿著的拖鞋鞋底中查獲可卡因607.95克。之后,該關深入分析該案查獲經過,進一步加大了對重點航線、重點旅客的排摸,并對毒品的可能藏匿方式及入境后續方向等進行研判,又在10天之內成功查獲3起毒品走私案件。
一條毒情預警信息的提示
當日下午4時,浦東國際機場海關旅檢部門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進當日下午4時,浦東國際機場海關旅檢部門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進當日下午4時,浦東國際機場海關旅檢部門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布控。之前已通過“高風險旅客篩選法”鎖定了1名叫SHYLAI的白俄羅斯籍男性旅客。據了解,該犯罪嫌疑人搭乘的是從津巴布韋經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飛來上海的航班。
提取行李后,SHYLAI走的是無申報通道。海關關員對其攜帶的行李箱進行了仔細檢查,但除了衣物并無異樣。再將空行李箱和衣物分別過機檢查,均呈正常影像。
真的“正常”嗎?一名關員聯想起前幾天看到的一條毒情預警信息——澳門警方于近日查獲的一起走私毒品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將可卡因混入衣服棉花內,并改裝成秋冬衣物,以減低X光機對毒品的敏感度。事后再將帶有可卡因的棉花浸入液體中,以烘焙方式析出毒品。
于是,海關關員重新檢查了SHYLAI的隨身衣物,發現其中有四件冬衣外套。
“現在是炎炎夏日,他卻帶著過冬的棉服。”嫌疑持續上升。經破拆檢查,在四件棉服內膽纖維中均抖落出微量白色粉末,而兩層內膽纖維中則夾藏了一層塑料薄膜,薄膜內放有濕潤的乳白色粉狀物。
“看上去像在液體狀態下灌注的。”海關關員隨即對內膽取樣進行毒品試劑快速檢測,結果呈毒品可卡因陽性反應。
截至8月9日,毒品提取和鑒定工作仍在進行中,四件冬衣外套毛重5432克,內含毒品凈重約1800克。
上海海關緝私部門于當日對該案立案偵查,并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經審訊,犯罪嫌疑人供述,2019年7月初,一名叫“lokhovik”的男子及其同伙以提供旅游費用及額外報酬為條件,要求嫌疑人從俄羅斯莫斯科出發,經多哈、約翰內斯堡飛抵津巴布韋,“讓他帶一點不好的東西”,拿到涉案行李箱后再經亞的斯亞貝巴飛往上海。原定計劃續飛澳門等待下一步指令。
辦案人員告訴記者,該種藏匿手法是目前最新出現的一種毒品走私手法,為全國海關首次查獲。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偽裝性高,迷惑性強
上海海關緝私局在案件偵辦過程中分析發現,當前上海口岸旅檢渠道毒品走私呈現三方面風險。
“從今年旅檢渠道第一起案件以來查獲的4起案件,走私藏匿手法均不相同,而且偽裝程度一個比一個強。”辦案人員告訴記者,除6月7日查獲的鞋底藏毒和上述棉服藏毒外,7月23日查獲1起人體藏毒走私可卡因,7月29日查獲1起行李箱內壁夾層藏匿走私可卡因。“以往人體藏匿可卡因非常少,因為可卡因基本產自南美,飛行時間太長,帶毒人員不敢吞服。但這次查獲的航線至少超過10個小時,表明走私毒販更加不擇手段了。”
辦案人員表示,以往毒品入境后的下一站目的地多為廣州、香港等地,近日連續查獲多起毒品案的最終目的地均為澳門,顯示澳門有可能成為亞太地區毒品走私、販售網絡新的中樞,需引起高度重視。近年來,上海口岸始終保持查緝毒品走私的高壓態勢,走私分子為了逃避處罰,除了在藏匿手法和走私路線上不斷升級外,反偵查意識也在逐步加強,在選擇走私人群時也更具迷惑性。
“上述4起走私毒品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穿著打扮都比較光鮮體面,從外表上看與普通商人、游客無明顯區別,且在入境上海前的前序航班,也會刻意選擇一些熱門旅游地,進一步增加走私路線的辨識難度。”辦案人員補充道,從犯罪嫌疑人的國籍上來看,除了來自傳統的非洲國家,也開始有來自巴西、白俄羅斯等非主要毒品來源地國家的犯罪嫌疑人。 針對上述風險,上海海關表示,今后一方面會加大查緝力度,另一方面則要加強與澳門警方的執法協作和情報信息共享,共同構筑嚴密的緝毒防線。
作者:何易張潔
編輯:薄小波
責任編輯:張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