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89
- 精華
- 1
- 積分
- 236
- 威望
- 32
- 金錢
- 5
- 閱讀權限
- 30
| 當代價值投資
在大蕭條期間,股市和全國經濟極度危險。股價和企業經營活動的下跌趨勢來勢突然,而且可能會歷日曠久。樂觀主義者常被周遭環境所擊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取勝是通過不輸而實現的。投資者們可以通過購買那些股價相對于內在價值打折的股票來獲得安全邊際,他們需要安全邊際,因為所有的事都可能會出錯,而且經常會出錯。
甚至在市場狀況最糟的時候,格雷厄姆和多德仍然對自己的原則充滿信心,他們認為經濟和市場有時要經歷痛苦的周期,這一點投資者們必須忍受。在那些暗無天日的時期,他們充滿信心地說經濟和股市終將反彈。他們說:“在我們寫作本書時,我們不得不和那種認為金融崩潰將持續到永遠的頑固觀點做斗爭。”
當然投資者們不僅得應對下跌周期(此時企業業績惡化,便宜的股票會變得更便宜),他們還得忍受上升周期(此時便宜貨非常稀少,市場上投資資本充裕)。以歷史標準來看,近年來的金融市場表現非常好,這吸引了大量新鮮資本入市尋求基金經理的管理。如今這些資金(全球來說可能共有上萬億美元)中的相當部分由價值投資者管理。這包括大量的基于價值原則的資產管理公司、共同基金、對沖基金,大學捐贈基金和家庭投資辦公室等。
值得注意的是,價值投資者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在前面提到的《格雷厄姆和多德鎮的超級投資者》一文中,巴菲特描述了眾多成功的價值投資者,其投資組合很少重合。有些價值投資者持有令人費解的粉單股票;有些人專注于大盤股。有的人進行全球投資;有的人集中精力于某個行業如房地產或能源。有些人利用電腦篩選程序去發掘從統計學角度來說不貴的企業;有些人則評估“私有市場價值”(一個行業買家要買下整個企業所愿意付出的價格)。有些人是激進的股東維權者積極推動企業變革;有些人則尋找那些已存在催化劑(如拆分、資產出售、大規模的股權回購計劃或新管理團隊)的遭低估股票,期望部分或完全實現內在價值。當然和其他職業一樣,有些價值投資者的確比其他人更有才能。
總的來說,價值投資界已不像幾十年前那樣只有為數不多的追隨者了。競爭對市場的無效性和錯誤定價有著巨大的糾正效果。那么既然如今市場上有那么多資金充沛、技術嫻熟的投資者,作為奉行價值投資原則的投資者的前景又如何呢?實際情況要比你想象的要好,理由有如下幾條。
首先,雖然價值投資追隨者的隊伍日益壯大,市場上更多的參與者基本沒有價值傾向。大多數經理人(包括成長型、趨勢型和指數型)基本不重視價值標準。相反他們幾乎是一門心思注視企業盈利的增長率、股價的變動趨勢或只是看它是否被納入指數成分股中。
其次,如今幾乎所有的基金經理(其中包括一些不幸的價值投資者)迫于投資行業的業績壓力,其投資期限短的可笑,有時候只有一季度、一個月或更短。價值策略對缺乏耐心的投資者來說基本沒用,因為它需要時間才能結出碩果。
最后,人性永遠不會變。資本市場的癲狂經常大規模地發生,比如說20世紀80年代末的日本股市,1999-2000年的網絡科技股熱潮,2006-2007年的次級按揭貸款以及如今的另類投資。要當一個逆向投資者總是很困難的,即使有些投資者非常有能力,可是如果市場無情地給他們傳遞的信息是他們做錯了的時候,他們也會畏縮的。讓人屈服的壓力是巨大的;許多投資經理人害怕如果自己遠離人群他們會失去業務。有些人不敢追逐價值,因為他們束縛了自己的手腳(或者被客戶束縛了手腳),導致自己不能購買低價股、小盤股、不支付股息的企業、虧損中的企業或低于投資級別的債券。有些人忙著玩粉飾業績的把戲,比如說在每季度末粉飾自己的投資組合,或出售不受歡迎的股票(即使它們是遭低估的)而買進受人歡迎的股票(即使是遭高估的)。當然對那些真正實施長期投資策略的價值投資者來說,看到很多潛在的競爭者由于受到某些限制,使得他們不能或不愿有效競爭從而掉隊,這實在是大快人心的事。
日益加劇的競爭并不能阻礙當代價值投資者的另一個原因是,如今的投資空間更廣闊更多樣化。當年格雷厄姆所面對的公開交易的美國股票和債券種類稀少。如今僅在美國就有成千上萬種公開交易的股票,在全球范圍內還有更多,此外還有幾千種企業債券以及資產支持債券。以前的非流動性資產(如銀行貸款)如今可以交易。此外還有種類幾乎無限的衍生物工具可供選擇。
然而,股市25年來表現良好,這使得股價遠遠說不上便宜。高估值和激烈的競爭使得價值投資者受到了低回報的威脅。而且有些價值投資公司的規模變得過大,規模很可能成為投資業績的敵人,因為投資決策會被官僚主義所拖慢,而有的投資機會由于規模過小對總體業績的提升起不了大作用。
此外,由于越來越多的買方或賣方分析師在復雜的IT科技的協助下進行交易,那些極端遭低估的漏網之魚是越來越少了。如今的價值投資者如果僅靠著《價值線》或翻閱股票列表的話可能很難發現機會了。雖然便宜貨偶爾會藏在顯眼的地方,如今的證券大都是在偶然遭忽視或被人故意回避時才有錯誤定價的。因此價值投資者們不得不越來越注重將分析重點放在何處。比如說21世紀初投資者們對許多韓國公司的資產分配程序大失所望,因此很少有人把它們當作為投資目標,所以無數韓國公司股票的價格按國際估值標準看來低得驚人:股價與現金流比率大約為2到3倍,股價只有企業內在價值的一半,有時候股價要比資產負債表上列出的現金還少。廉價的股票(比如說浦項制鐵和韓國電信)最終吸引了許多價值投資者;據報道沃倫·巴菲特從許多韓國股票中收獲頗豐。
如今的價值投資者還能從那些聲名狼藉的企業的股票或債券中獲得機會,這些企業可能被牽扯進曠日持久的訴訟案、丑聞、做假賬或財務危機中。這些企業的證券有時會以非常低的價格進行交易,因此可能成為那些面臨壞消息仍能保持堅定的投資者們的目標。舉例來說,安然公司2001年由于財務丑聞被迫破產后是世界上最聲名狼藉的公司,該公司一美元面值的債券在市場上以10美分的價格交易,不過最終卻回到了60美分。相似地,那些涉及到煙草或石棉的公司近年來不時承受沽售壓力,原因是訴訟案的不確定性以及企業財務危機所帶來的潛在風險。一般說來,如果某些企業因為業績低于預期、管理層的突然變更、財務問題或信貸評級調低等因素而使投資者失望或震驚的話,它們要比那些業績始終良好的公司更有可能成為投資機會的來源。
當便宜貨稀少的時候,價值投資者必須保持耐心;對估值標準做妥協可能會讓自己滑向災難。新機會將出現,雖然我們不知道它在何時何地。在缺乏讓人感興趣的機會時,有時最明智的選擇是在投資組合中至少保持一定比例的現金等價物(如美國國債)以備將來配置。最近巴菲特說他擁有的現金要比他發現的投資機會多。正如價值投資者時不時要做的那樣,巴菲特正在耐心等待機會。
價值投資者們仍然是自下而上的分析師,他們擅長根據基本面每次分析一種證券。他們并不需要整個市場都是便宜貨,20或25個不相關的證券組成的組合就能有效分散風險。即使在價格高高在上的市場中,價值投資者也必須堅持分析證券和評估企業,從而積累知識和經驗以備將來使用。因此價值投資者不應該試圖擇時或猜測市場近期是漲還是跌。相反他們應該依靠自下而上的方法,對金融市場進行篩選尋找便宜貨并買入,而不管市場的總體價格水平或市場、經濟的近期走向。只有當他們找不到便宜貨的時候才選擇持有現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