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世界讀書日推薦一套書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最近讀了一遍,收獲不小,也從這套書蔓延出去,收集了不少書以供進一步研讀。”
樓宇烈先生的《做中國人》,就是搜集到的一本書。
說起中國人,樓先生痛心疾首。他認為中國人現在已經失魂落魄,中國人這張黃皮膚里,沒了中國文化的魂魄。1840年,中國人敗于鴉片戰爭,1894年,中國人輸掉甲午戰爭,徹底失去了自信,最杰出的思想家們,最后連自己的漢字都恨不得廢除。一切向外學習。這沒錯,也有大成果,馬列主義是學來的,共產黨的建黨理念是學來的,它們中國化以后,徹底改變了中國,鴉片戰爭僅僅100余年后,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成立了,中國人又重新站起來了。
現在為什么提“文化自信”?那就是因為普遍存在“文化不自信”,學了別人,卻丟掉自己。是時候撿回自己了,“文化不自信”的大潮,應該掉頭了,否則,對不起中國這70多年的發展。或者說,文化都還沒有自信,腦子是別人的殖民地,中國不算發展起來了。
樓宇烈先生的《做中國人》,主題就是我們傳統文化有大量的寶貝教我們怎么做好一個中國人,要用好它們。我們不能像一個乞丐一樣沿街乞討,忘了家里有無盡的財寶。
2014年,為紀念梁啟超先生在清華的《君子》演講100周年(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即出自此次演講),樓先生在清華做了《君子之風》演講,此后每年圍繞“君子”主題做一次演講,此書的主要內容,就是這些演講的合集。
樓先生在這一系列的演講中,做的是“傳統文化現代化”的工作。學傳統不是變成背誦,食古不化,那是沒用的書呆子,而是要用傳統的精華去指導當下的生活。這樣,才能在當下的挑戰中,應用傳統的智慧當好一個中國人。一個好的中國人,就是傳統里的君子,也是我們現在說的模范、榜樣、先進、好夫妻、好父母、好孩子、好領導、好同事。
樓先生國學功力深厚,經典信手拈來,口才又好,深入淺出,循循善誘。這本書很值得一讀。當然,不是每個觀點你都要同意。我也不同意他的一些觀點,但是,大多數觀點我同意,看完此書,頗有收獲,所以,也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