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情緒化的動物。
佛說,人有貪,嗔,癡,慢,疑。所以產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每一個生活的當下,我們都很容易成為情緒的奴隸。
英國心理學家研究對六萬名成年人進行調查研究發現,近15%的人有心理問題,并且女性多于男性。
社會節奏越快,亞健康的人越來越多,比如女性氣滯擁堵,導致結節,日益增多。
白巖松也曾說:
我們之所以活得很累,并非生活過于刻薄,而是我們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圍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緒所左右。
只有管理好了自己的情緒,成為心態的主人,才能真正遨游千里不逾矩。
人也是群居的動物。
為情所困,也容易被情所感。有一種人你必須要警惕。
情緒的巨嬰,他們負能量滿滿,脾氣暴躁且傲慢,總是看不慣這個,看不慣那個,自我情緒為先。
情緒的巨嬰,一旦發了脾氣,就像嬰兒一樣,靠人去哄,深陷其中而不自知,并且無理取鬧,讓身邊的人倍感折磨。
如果遇見這種人,一定要遠離,離得越遠越好。
情緒巨嬰會形成一個情緒的黑洞。你越靠近,精力越容易被吸食干凈。
《圈層突圍》的“黑洞人”:指的是有些人一靠近你,就會像黑洞一樣吸食你的能量,讓你變得很糟糕。
情緒巨嬰就是情緒的黑洞人。
大多數人會勸你,都過去了,忘記這段不堪的經歷,不就不會難過了嘛?何必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能嗎?很難。就如這個故事講的一樣:
一位父親讓愛生氣的孩子,每次生氣的時候都在籬笆上釘一顆釘子,不久后籬笆上釘滿了釘子。
于是,父親又讓他若一天不生氣便取下一顆釘子。
久而久之,釘子全取下了,但留下的痕跡卻一直都在。
傷痕不能被修復,只能不被提及。
人也是善于學習的動物。
學習孔子,“擇不處仁,焉得知?”
聰慧的人都選擇與能滋養的人一起同行,遠離傷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遇事不明問陽明。他說:
“凡人忿懥,著了一分意思,便怒得過當,非廓然大公之體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一個人在憤怒時,很容易感情用事,有時怒火過頭,就失去公正明理的本體。因此,有所忿怒,心就不能中正。
人生是一場修煉。要提高自己的修養,也要鍛煉自己的心性,明辨是非。
水深則流緩,語遲則人貴。
我們要學會善待自己。面對每個月如期而至的負面情緒:焦慮、傷感、抑郁以及其他糾結,都要學會釋放,學會控制,做到嘴上留情,事上留面,嚴于律己,寬于律人。
生氣時,穩定心態,做到不生悶氣。
難過時,外出運動,讓多巴胺治愈自己。
心煩時,拿起書本,認知越廣,煩惱越少,脾氣越小。
避免自己成為感情巨嬰,也要遠離情緒巨嬰。
做一個幸福的人,從遠離負面情緒、遠離情緒巨嬰開始。
文已完,夜已深。讀到這里了,喜歡的話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