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的時候我看到過一個視頻,有一個外國的老爸在安慰自己的女兒,他的女兒是剛剛才發過火的樣子,這位老爸告訴女兒:你不一定非要開心,但因為不必強迫自己,更重要的是,你不能一直沉浸在憤怒里,對于生氣這件事情,要學會接受并且尊重它要學會放下,如果做不到那就順其自然,我們依然愛你不會受任何影響。
說實在話我很敬佩這位老爸,畢竟如果是我看到孩子生氣,可能我會比孩子還生氣,覺得孩子怎么這么無理取鬧一點都不讓我省心。而這位老爸對孩子情緒方面的教育,可以稱得上是教科書級別的了。
情緒教育到底有多重要?
上周有位老爸發來求助,他說自家孩子上周突然發火,兩人爭吵起來,尤其是他兒子特別激動還狠狠的推了他一把。這位爸爸說自己驚呆了,沒有想到自己眼中那個文靜的兒子居然動手了,他不斷的問我到底是為什么這個孩子變了呢?
與這位被兒子動手的老爸一樣好多爸媽有一天或許會發現自家孩子的脾氣好像一下子就變壞了?其實孩子的脾氣不是一下子變壞了,壞脾氣的爆發是長期壓抑或者父母引導不當造成的,你所看到的爆發,不過是孩子忍不下去罷了。
曾經見過一個朋友是這么對待孩子情緒問題的,本來她給孩子買了一個冰淇淋,結果被路過的一個小朋友撞掉了,結果孩子很不開心的鬧起了脾氣:
“媽媽我還想要一個冰淇淋”
“不可以,剛剛雖然不是你的問題,但是掉了就是沒有了,不準再吃了!”
“我就想要!”
“我說了不可以就是不可以!”(父母用自己的權利拒絕孩子的要求)
于是孩子開始發脾氣,哭、鬧各種撒潑
“別哭了!要是再哭我就走了,不準哭!”(威脅孩子)
像朋友一樣,我們對待孩子發脾氣的事情常常都是這樣解決的,先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權威性,不讓孩子發脾氣,如果發現效果不好的時候就會選擇通過威逼利誘的方式讓孩子妥協,常常做著這些沒有顧忌孩子情緒,沒能第一時間解決孩子問題,理會孩子感受的事情,所以情緒教育的缺位會帶來孩子的情緒失控,這不止是當孩子面對自己父母的時候,還會失控在生活當中任何的事情上。
之前重慶公交車墜江的時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女乘客因為錯過下車站點和司機發生了打斗最終導致車輛失控車上的普通群眾失去了生命。
一個幼年未能接受過情緒教育的孩子將來就有可能在未來很多事情上出現情緒失控的現象,所以說我們每一個家長都有責任和義務正視引導孩子發脾氣這件事情。
有脾氣要發出來
兒童心理學者黛博拉·麥克納馬拉博士曾說過:「讓孩子將脾氣發完,而不要試圖阻止孩子發脾氣。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
所以,當孩子情緒激動時,不妨讓他們痛痛快快地發一發脾氣,哭一哭,等孩子的情緒平復一些的時候,我們再來幫助他們學會合理地抒發情緒。這個時候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現在很難過,難過就跟媽媽說,我會一直在你身邊。”
不要用“我不愛你”這四個字威脅孩子
我們會發現過于壓抑自己內心的孩子會變成討好型人格的人,他們在面對外人的時候很少說出自己的觀點,因為他擔心自己的觀點別人不喜歡,這往往是因為家長在他小的時候經常對孩子說:“你再發脾氣,我就不喜歡你了。”
我們更多的應該讓孩子明白,發脾氣或者說出自己的想法并不會破壞與人的關系,尤其是爸爸媽媽不會因此不愛他。所以相比跟孩子說不喜歡你這句話,倒不如跟孩子說“你有什么想要說的話直接說,不要哭,爸爸媽媽不會因此不喜歡你。”理解孩子的想法并且找出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比什么都重要。
引導孩子請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這當家長的碰見孩子發脾氣必然會很焦急,但如果你帶著情緒來處理孩子的問題,那么再好的引導也是無用的,所以想要引導孩子就請先整理好自己的情緒。
千萬不要害怕孩子發脾氣,要讓孩子學會體會并且接納失望、憤怒、抓狂等等負面的情緒,這些情緒將會是讓孩子成為勇敢、獨立、謙遜、高情商的最佳幫手。
所以爸爸媽媽們,請耐心一點再一點,對于孩子的情緒教育或許沒有其他教育那樣實際,但是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情緒管理是他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課,請看透孩子情緒背后的心情,和孩子一起接納并且解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