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是我國流傳最廣的古典傳世巨作,老子在道德經中構造出樸素、自然、豁達的宇宙觀、人生觀和方法論的宏大框架,我們可以從道德經中獲得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等諸多方面的啟迪。所謂不讀《老子》,不知人生真諦。道德經中究竟藏著什么智慧呢?一起來看看吧: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人生得意時,不要狂妄自大,需謹慎處事,物盛則衰,月滿則虧;失意落魄時,懷著一顆平常心,泰然處之,多尋找有利因素,勇敢面對。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能了解、認識別人叫做智慧,能認識、了解自己才算聰明。能戰勝別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點才算剛強。堅持、努力不懈,善于反省自己,勇于改正自己缺點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老子告訴我們,做事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更要如水般沉靜,不疾不徐,這樣才能有所成就。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解決難事要從容易解決時去謀劃,做大事要從細小處做起。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的時候發展起來的,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小的地方謀劃做起來的。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
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求取知識在于循序漸進,每天有所增加;修道修身在于減少私欲,一天一天減少,最終達到順其自然,道法自然。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胸襟如海,容納百川,要知道人生起起伏伏,總會有高峰有低谷。別人清醒的時候你可能迷糊,別人迷糊的時候你又是清醒的。拋開所有的情緒,順應天道即可。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
無執,故無失。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 成功學也是一門放棄的哲學。老子告訴我們,對有些事情是沒有必要執著的,我們要學會選擇,學會放棄。在人生中,必要的放棄不是失敗,而是智慧;必要的放棄不是削減,而是升華。放棄才是一種非常正確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