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年紀,需要注意和異性接觸的距離,這是每個家長都要告訴孩子的,不論男孩還是女孩。畢竟孩子在發育階段,對事物的判斷能力較弱,需要大人的引導。不過親人之間的相處模式還是有很多人搞不清楚,畢竟他們和孩子從小生活在一起,俗話說,就連上廁所都看過。可孩子一旦進入發育期,對事物要有一個新的定義。而作為家長,更要提前告訴孩子這類事情,孩子也就不會有所困擾。
而最近就有一個帖子火爆論壇,是一個父親詢問是否和女兒要避嫌。但有很多人在混淆視聽,諷刺這個父親是否是孩子的親生父親。其實,這個問題根本之處和是否有血緣關系沒有多大關系。很多父親會認為,女兒和自己從小就十分親密,父女之間關系友好。很多人都會說,女兒就是爸爸的貼心小棉襖。家庭成員之間關系好,那很正常。在女兒小的時候,爸爸為她穿衣梳頭,甚至洗澡,這都很正常。可孩子年紀到了,家長最應該做的,就是引導孩子懂得與異性之間的距離。即使父女關系再好,也一定要避開這幾點,不然真的是作為父親的不負責任。
第一點、女孩三歲之后,父親請不要帶孩子洗澡
人類對于性別之分,一般在三歲之后就會有一個模糊的概念。但孩子真正能夠分清兩性時,其實是在青春期發育時期。但是,家長要求提前引導孩子分辨性別差異,而在3歲,是孩子對于性別意識的初期。這時候,家長就需要在孩子面前避免作出敏感的動作。但這絕不是讓父母之間過于"規矩",而是不要做一些過于親密的動作,尤其是在孩子面前。
而在父親洗澡或者換衣服的時候,也要告訴女兒,這時候不要偷看爸爸哦!這不僅是在保護女兒,更是在保護每個人的隱私。也可以讓孩子的母親告訴她,男性和女性之間的不同。告訴孩子自己身體的敏感部位不能讓別人觸碰,即使是自己的親人也不可以。
第二點、女孩青春期發育時,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做出過于親密的舉動
女孩子的發育階段,身體變化很大,而這時候就需要注意很多。尤其是和父親或者家里其他異性兄弟之間,要懂得分寸。很多孩子正處于朦朧階段,會對異性的身體感到好奇。這時候如果和父親接觸過于親密,會讓孩子很容易有著"戀父"的感情。
和異性之間的接觸,也會讓孩子感到厭惡,這會嚴重的危害孩子以后的生活。很多女孩在很小的時候,由于性別模糊,最后導致討厭異性。父親需要做的就是正確的引導孩子,而不是和小時候一樣過分親密。媽媽最應該做的,就是告訴女兒應該和異性保持適當的距離。
第三點、爸爸的某些行為,要盡量避開女兒
很多網友經常會提問一些很奇葩的問題,就比如自己在上廁所時候,突然女兒進入衛生間。很尷尬的是,父親還未穿好衣服。女兒就感到好奇,問媽媽為什么自己和爸爸不一樣。這時候夫妻兩個都不知道怎樣回答,才能讓女兒對這個問題既了解,又不需要過于清楚。畢竟如果亂說一通,孩子可能會做出讓大人苦笑不已的事情。而如果講解的過于清楚,孩子又會有著不好的認知。
很多時候,父母一些親密的行為會讓孩子感到很奇怪。為什么爸爸對自己和媽媽不一樣,這時候不要刻意逃避。而是告訴孩子,先有了媽媽,才會有寶寶。告訴孩子,爸爸是最愛媽媽的,因此你兩個人之間才會有了愛的結晶,也就是女兒。而不是讓孩子覺得自己對于爸爸才是最重要的。不過孩子再慢慢長大以后,對于性別有了認知,就會懂得家人之間的區別。
很多爸爸在洗完澡換衣服時,也會遇到尷尬的情況,女兒非要站在自己旁邊。而這時候如果孩子真的很不小心地看到什么,那還是盡量引導式的告訴孩子,這是男生和女生身體的不同之處。不要過于害怕,這就是異性之間的本質區別。孩子如果沒有明白,反而會更加好奇。所以,各位家長在孩子遇到尷尬的話題時,正確的做法是告訴她們引導她們懂得其中的答案,而不是刻意逃避。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遇到這種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