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他的人格形成理念中提到:
“處于心理潛伏期的孩子,對于周圍事物的興趣大大增長,原始的欲望處于潛伏狀態。而這一時期的男孩女孩之間,從情感上開始疏遠,團體活動中呈現出男女分離的狀態。”
6-12歲的孩子,正是處于這樣的心理潛伏期,而這一時期正對應著孩子的小學時期。
小志今年上三年級了,他在剛上小學的時候,還經常和鄰居家的小女孩一起玩耍,放學也一起回家,但自從上了三年級之后,小志卻開始一個人回家,要么就是和自己的男性朋友一起走。鄰居家的小女孩也開始和自己的女性朋友一起玩。
當兩個異性的小孩忽然之間產生“隔閡”了,并不一定是他們之間發生了矛盾,而是孩子的“心理潛伏期”到了。這時異性之間并不是產生了隔閡,而是他們更注重同性之間的交往。
刻在書桌上的三八線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在每個人的童年記憶里,應該都有一條“三八線”,在這一時期,男女同桌會把這條線當成是彼此之間的界限,誰也不能越界,而同性之間則會把這條線當成“權力”,誰更強勢誰就占有更多的位置。
?01?
★ 為什么6-12歲的兒童心理“養育”很重要?
在孩子成長期間,伴隨孩子成長的還有一種能量,弗洛伊德稱之為“力比多”,也就是欲力。
在1.5歲左右,孩子的欲力大都表現在口欲上,喜歡通過吮吸、吞咽、咀嚼等動作來得到滿足;
在1.5歲-3歲之間,孩子的欲力大都表現在肛門上,這時通過排泄得到快感,因而對肛門的活動非常感興趣。
3-6歲之間,孩子開始關注自己的性器官,產生了最早的性意識。
而在6歲-12歲之間,對于性的欲力開始潛伏,孩子將欲力放在周圍的事物中,對藝術、體育、游戲、學習等活動產生巨大的興趣。而這時候的孩子最需要心理的“養育”。
①避免產生性偏離
在6-12歲之間,孩子將自己對性的欲力隱藏,但如果遇到不良的誘惑,則容易產生性偏離。所謂性偏離,就是產生諸如:戀童癖、戀物癖等等不良的性滿足方式,正確的引導極為重要。
②培養孩子興趣的大好時機
很多家長都會在孩子小的時候,為孩子培養課余的興趣愛好,這是好事,在孩子6-12歲期間,對于周圍事物的接收能力大大增強,這時對孩子的培養事半功倍。
當然,也要注意適度,過量的活動不但培養不了孩子的興趣,反而會讓他壓力倍增,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
③幫助孩子提高合作意識
雖說在這一時期,孩子會隱藏自己的性意識,但異性相吸的原則依然存在,因為異性相吸的原則,使得異性之間的工作,進入狀態的時間更短,學習效果更為顯著。
而在這一時期,有意識地增強男女之間的合作,會提高孩子的合作意識,而處于心理潛伏期的孩子,也不必擔心會出現“早戀”的現象。
?02?
★ 孩子的價值指的是什么?孩子缺乏價值認知,存在哪些隱患?
在孩子成長期間,一般會有兩大需求,一是歸屬感,二是價值感,當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長,則會增強他的歸屬感,而孩子的價值,則表現在各個方面。
①自我的認知
自我認知是對自己身心特征的認識,在這一時期的孩子,對于自己生理上的認知,已經得到了解決,從而在心理上開始對自己做出感知和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的開始。
②對別人的意義
當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則會開始思考,自己的存在對于他人的意義是什么,而這時,正確的引導是至為重要的,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③外部的認可
當孩子開始進行自我評價的時候,同樣迫切地需要來自外部的評價,尤其是外部對于自己的認可,適時的鼓勵和認可,能夠讓這一時期的孩子能夠正確進行自我評價。
孩子的價值認知有助于幫助孩子塑造完整的人格,而缺乏價值認知,則會產生以下的隱患。
①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當孩子在進行自我評價時,如果家長對于孩子不能給出客觀、正向的引導,反而對于孩子無意識的過錯進行責罵,則會讓孩子產生心理懷疑,喪失自我評價的能力,這就會導致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在任何時候都呈現出缺乏自信的表現,外部的認可是極為重要的。
②過度寵溺使得自我意識膨脹
在如今的社會中,很多家長對于自己的孩子都非常寵溺,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都給孩子,但在孩子6-12歲期間,他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過度的寵溺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反而會讓他自我意識膨脹,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
③阻礙價值觀的形成
當孩子缺乏正確的價值認知時,認不清自己對于他人的意義,對于社會的意義,甚至對于自我的認知產生偏差,價值觀的缺失導致孩子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而形成錯誤的價值觀也會導致孩子難以健康成長
?03?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價值?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李玟瑾提到:在孩子6-12歲期間,家長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價值,是極為重要的。如何幫助孩子,李玟瑾教授這么說:
①為他創造“體現價值”的機會
每一個孩子天生就具備某一方面的才能,但多數人終其一生都沒有得到開發,比如自己家里有一臺鋼琴,那么孩子才有在音樂方面“體現價值”的機會。可以到很多場合,讓孩子接觸更多的事物,為孩子創造“體現價值”的機會。
②拓寬孩子興趣的范圍和領域
孩子的生活里不能只有學習,孩子的興趣對于他的成長也是極為重要的,而廣泛的興趣愛好,能夠讓孩子的三觀得到充實,人格得到升華。
但這種興趣并不來自家長為孩子報的“興趣班”,而是帶他去爬山、游泳、打球等等,拓寬孩子的視野。
③尊重孩子
在6歲之前是父母對孩子立規矩的時候,這一時期父母就要體現出自己的威嚴,讓孩子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但在6歲之后,當孩子步入青春期的時候,就要學會尊重孩子,不能再對他指手畫腳。
而是要把選擇權交給孩子,在引導下,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要對自己負責。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只有受過一種合適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為一個人。
在孩子的成長中,合適的教育和引導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