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薦書
將軍薦書欄目做了10多期了,想看之前推薦了哪些書,可以在文章底部“往期薦書”里找到。
有些朋友對心理咨詢感興趣,想了解咨詢到底是怎樣的,所以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成為咨詢師的必讀書《登天的感覺》。
這本書用10個案例,解讀了咨詢的常見技術和問題,深入淺出,也很好理解。
我是在學習咨詢早期閱讀的這本書,除了對學咨詢很有幫助,對人際溝通也有啟發,因為很多咨詢技術能應用在生活里,也是很讓人如沐春風的。
以下是書中部分內容摘錄:
這是 將軍推薦 的
第 12 本書
?
心理咨詢就是提高
和重建人的自信心
是世界觀 也是方法論
作者:岳曉東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教授
中央電視臺特邀心理學家
1.安慰一個人,不一定非要他忘記過去,而應該幫助他學會怎樣正確地面對過去。
換句話說,心理咨詢不同于一般的安慰,就在于它不僅要使人開心,更要使人成長。
這里的成長,就是通過咨詢的過程,使來詢者自己想通了,認清問題的本質,知道該怎么做,達到了人們常言的心理平衡。
所以,使人開心只是心理咨詢的前奏曲,使人成長才是心理咨詢的主旋律。
由此,心理咨詢力圖使個人將不愉快的經歷當作自我成長的良機,它借力使人們積極地看待個人所經受的挫折與磨難,從危機中看到生機,從困難中看到希望。
從這層意義上講,心理咨詢也在于幫助人學會辯證地看待生活中的憂愁煩惱。但這一切不是靠指教勸導就能得來,而是要靠啟發領悟在能獲得。
2.傾聽是心理咨詢中很重要的技術,聽,是善意的表示,是虛心的象征,更是建立共感的基礎。
聽,要求你誠心誠意地出租你的耳朵,全神貫注地傾聽對方講話,不要隨意加一大段,更不要就對方的講話妄加評論。
所以,不善于聆聽的人是做不好心理咨詢的。
我的導師還時常教導我們:“去認真地聽別人講話吧,干這行的人最大的獎勵,就是別人說你是一個很好的聽者?!?/p>
由此,當別人來找你傾訴某種心靈痛苦時,你首先想到的,不是竭力阻止他接著講,而是讓他講下去,把話講完。
3. 雖然同感(共情)在心理咨詢中很重要,但不要制造同感泡沫。
初入道者在同感表達上很容易犯兩個毛病,一個毛病是因過分關注來訪者的感覺而制造出一大堆同感泡沫,于同感共情并無實際的幫助;
另一個毛病是因過分認同對方的想法而設置了重重的同感陷阱,錯失了面質來訪者的時機。
同感并非一定是言語性的,它可以是非言語性的,甚至是一份真誠的聆聽就夠了。
而同感交流的藝術,在于不說錯話不等于你就說對話了,這就如同不輸并不等于贏,它是一樣的道理。
你是說了不少的同感的話語,但說多了就泡沫化了,說了等于沒說,甚至還不如不說的好。
4.心理咨詢還要避免來詢者依賴他人,應啟發它增強個人的獨立性與自主性。
心理咨詢再三強調要盡量理解來詢者的內心感受,尊重他的想法,激發他獨立決策的能力,為的是什么?為的是強化來詢者的自信心。
所以,任何一個心理咨詢過程,無論性質有多么大不同,時間長短有多少差別,本質上都是要幫助來詢者從自卑和迷茫的泥潭中掙脫出來,使來詢者耷拉著腦袋進來,挺著腰桿出去。
這就是心理咨詢要追求的目標。
其實,人越是在比自己成熟或地位高的人面前獲得尊重,就越容易消除個人的自卑感。
這既是人際交往中的一個常規,也是許多心理咨詢人員沒有充分意識到的一個神秘武器。
5.做心理咨詢工作本身,就是一個人積極心態的培養。
如果一個心理咨詢師不能從骨子里練就出一段辯證看待得失、積極面對挫折的功夫,他就是再有心理咨詢的悟性和洞察力,也做不好這項工作。
?因為他的心態不對,早晚會影響他對人對事的態度。
大將軍郭,北師大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韓寒【ONE】人氣作者。8年心理咨詢經驗,微信公眾號“我們心里都有病”(ID:staynormal),圖書作品《世界偏愛自愈自樂的你》正在熱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