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女性平時工作時雷厲風行,而一旦陷入愛情便顯得“智商不夠”。她們就像圣母一樣在愛情中無私付出,好像只要百無巨細地照顧好男方后自己便可以抓住幸福。然而事實往往不盡人意,從心理學角度看,“付出型(Payment type)”女人,普遍沒有好下場。
為何她們熱衷于“付出”?
在兩性關系中熱衷付出的女性的常見表現有:為了討好男方,幫他整理家務,幫他買昂貴的禮物,當男生的司機,無論男方有什么要求都是風雨無阻,有求必應。可是這種偉大的犧牲卻常常成為男性在外炫耀的談資,而他從未真正地尊重過你。女性的青春是珍貴的,為什么還有這么多女性愿意花自己的大好青春去討好男性呢?從心理層面看,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童年缺愛
童年沒有得到足夠愛的女性很容易在以后的人際關系中用力過猛,淪為“付出型”女人。原生家庭心理學研究發現,有過這四種經歷的女性往往童年缺愛。
父母離異,從小經歷嚴重的家庭矛盾
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當,有過家暴
父母經常拿孩子和別人作比較
心理學補償防御機制告訴了我們,原生家庭階段,個體如果沒有和父母建立健康的依戀關系(缺愛),其內心將長期存有不安全感,其總是會希望在別的地方尋找補償。
她們長大后在感情中很容易付出過度,她們經常會尋找各種細節懷疑男方是否真愛自己,而男方的冷漠和回避會讓她們焦慮不安。
馬東在《奇葩說》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心里有很多苦的人,一絲甜就能填滿”。缺愛的人容易被感動,她們會因為別人的小小關懷而感動,她們總想回報給對方最大的善意。其實她們本來就值得擁有這些善意,只是她們看見了別人的好,卻忽視了自己。
二、無趣的生活
部分女性的生活內容是空乏無趣的,她們做著普通的工作,每天的閑暇時間就是追劇,購物。如果突然出現一個男人愿意和她談戀愛,她的生活就會迅速豐富起來。但是,她的世界卻被男方填滿了。
在兩性關系中很常見的一種情況是:一段戀情中,隨著女人越來越投入,她的生活重心從工作轉變成男朋友,她不再關注自己的愛好,不再去充實自己的內心,而是整天圍繞著男朋友轉,男朋友變冷淡后,她就加倍付出,想要留住這段感情,但往往事與愿違。
三、羞恥心理
羞恥感已經成為了現代人的一大心理健康隱患。《人間失格》中有句話叫做:“生而為人,對不起。”這句話其實就來自于內心深處的羞恥心理,羞恥感帶給人的焦慮感會讓人做出很多不理智的行為。
很多女性認為只有自己多付出一些,才能讓所有人喜歡,得到別人的認可成為了一件必做的事情,好像只有得到了大家的喜歡,自己才是優秀的。但是我們都知道,喜歡一個人是因為她本人而不會是因為她的不斷付出。
不做“付出型”女人,我們需要做哪些努力?
我們已經了解了“付出型”女人的形成原因,如果長期處于這種狀態的話,我們將失去自我的價值。如果有意想要改變這種情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充實自己
那些在愛情中不斷付出的女人就是把愛情當做了自己的救命稻草,她們的生活太過空虛無趣,所以才將男方放在了自己生活的第一位。切記,愛情不是雪中送炭,應該是錦上添花,你在愛情中付出得越多,你的敏感和脆弱就暴露得越明顯,他會因為你的美好愛上你,總有一天也會因為你的瘋狂和極端而離開你。
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讓靈魂有可以寄托的地方,你才不會一直抓著愛情中的瑣碎小事而煩惱。你可以重新規劃自己的生活,重新拿起那些已經放在書架上積灰了的書、那張你用過兩次就不記得放在哪里的健身卡。被你自己遺忘的充實生活都需要你自己來重新拾起。
2.長期的自律
沒錯,走出缺愛困境是一件長期的事情。你內心安全感的缺乏并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形成的,它來自于你早年長期得不到積極關注的經歷,每一次的被忽視,每一句的嚴聲責罵都是植根在你記憶中的一根小刺。
很多付出型女人在失戀后也覺得要一鼓作氣好好愛自己了,但是才一個月或者一周,她們便忘記了這件事情。如果很快她有機會開始新的戀情的話,那么她又會奮不顧身地利用這段新感情來療愈受傷的自己。
感情中的正確言行也像健身一樣,需要你反反復復的鍛煉和鞏固。你要在心中不斷地提醒自己缺愛的原因以及如何走出來。在下一段感情中你才會更加淡定。兩人初相識時,你的大腦不要一樣被粉紅色的泡沫占據,你要時刻帶著一個考察的心去了解對方,給對方打分。這是你清醒的門檻,那些一開始就恨不得奉獻自我的女人最后都會被冷待。
不在感情中失態,諂媚,才能給人留下坦然大氣的好印象。感情同樣也需要我們高執行力的自律和高情商去面對,這樣才能讓彼此越來越好。
“付出型”女人既委屈了自己,也給對方帶來了壓力。付出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不健康的、過度的付出是懶惰,愛情從來就不可以拯救一個缺愛的人,唯有自己才可以療愈自己。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女性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