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出身于富裕之家的青年,他長相俊美,聰明伶俐。而且,他活潑開朗,甚至是大家的“開心果”。但是沒有誰知道這個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
這個高富帥,竟然在二十八歲的時候,因為吸毒等原因,被人送進了瘋人院。連他自己也覺得,他失去了做人的資格!
這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名篇《人間失格》的主要情節。
《人間失格》發表于1948年,是一篇中篇自傳體小說。主人公葉藏的人生遭遇,以及內心獨白,其實也就是作者自己的人生與思想。在該作品發表的同年,39歲的太宰治自殺身亡。
讀完《人間失格》,我覺得,毀滅一個孩子,有這4點就夠了。
《人間失格》中,主人公葉藏雖然生活在農村,但是因為父親是國家公職人員,而且有一定的官職,因此他的家庭生活很優越。
葉藏長得帥氣、聰明伶俐,連同學都羨慕地說他“會被女人迷上”。可以說,葉藏是被上天眷顧的孩子。
葉藏家里有十幾口人。他在家里年齡最小,而且體弱多病。他腸胃不好,吃飯對于他來說就是一種負擔。再者,家庭中餐桌上的氣氛,也讓葉藏感覺不寒而栗。
一大家子人往往在一間昏暗的房間里,大家面對面排成兩列,默默地埋頭吃飯。葉藏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他往往坐在最陰暗的角落里,不情愿地往嘴里扒拉著飯粒。
他只是礙于大人“不吃飯就會死”的恐嚇,才如同嚼蠟般地吃著飯菜。
每當這時候,葉藏覺得大家有種“低著頭向在家里蠢蠢欲動的亡靈們做祈禱”的感覺。
美國的思想家、文學家愛默生曾說過:“家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
其實,飯桌上的氣氛就是一個家的溫度。
試想,一家人,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只有吃飯的時候,才會聚到一起。
這個時候,一家人一邊吃飯,一邊說說笑笑,談論一下彼此的見聞,說一說所思所想。熱氣騰騰的餐桌,笑語滿堂,一家人其樂融融,這才是一個家最簡單的幸福。
反觀葉藏的家庭,讓人感覺到的是冰冷。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個家的家庭成員之間相敬如“冰”的氛圍。
后來,葉藏性格孤僻、自卑,不得不說,就是從小在這種冰冷的家庭氣氛中熏陶出來的。
或許,這個家帶給葉藏的傷害還不止這些。他最糟糕的童年記憶,就是被家里的傭人性侵。這成為他一生揮之不去的心里陰影。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在《為何越愛越孤獨》一書中說:
父母的職責是用愛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但至于孩子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愛與自由,缺一不可。
為人父母者,為了孩子健康成長,一定要給他們營造一個安全、溫馨、快樂的生活環境。
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好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而壞的童年卻需要一生去治愈!
而童年的一些傷害,或許一生也難以治愈。
葉藏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很容易被人忽視。
“那是我對人類最后的求愛”,或許,這句話,才是葉藏內心掙扎的真實感受。
其實,涉世不深的葉藏,根本不知道要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于是,他察言觀色,絞盡腦汁取悅別人。
照相時,別人正經八百,他卻故意歪扭著臉裝出一副笑臉。
大夏天洗完澡,他把姐姐的棉套袖戴在睡衣的袖子里,給人一種在里面穿了毛衣的假象,他用這種“不倫不類”的裝束吸引別人的注意。
他非常怕別人批評自己。
一有人說我不好,我便覺得自己的的確確做了一件讓人誤解的事,總是默默地接受別人的指責,內心里恐懼得簡直要發瘋了。
后來父親問孩子們要什么禮物時,葉藏也違心地要了一個“獅頭面具”。
父親非常高興,表揚了葉藏。
這些事情,讓葉藏覺得,迎合大人的意愿,可以給自己帶來短暫的滿足感。
討好型人格,貌似沒脾氣,對人友善,但是這是一種含有強烈自我犧牲成分的做法。這樣的人,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委曲求全,換取他人的認可。
在得不到相應回應的時候,他們又往往非常痛苦。
如果這種與人相處的模式成為這個人主要的、唯一的、持久穩定的僵化模式時,就會構成人格障礙。
常常聽人們夸某個孩子“懂事”“乖巧”。其實,孩子太懂事,并不一定是好事。
武志紅老師說:
所謂的‘乖巧’常是一種懶惰的邏輯。養育一個孩子太辛苦了,所以很多父母就希望孩子乖一些,這樣的話,他們就可以省心很多。
太乖的孩子,往往是為了迎合他人,忍受著內心的煎熬,做著本不愿意做的事情。但這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殘酷的!
在《奇葩大會》上,“天才作家”蔣方舟,自曝自己曾是討好型人格的人。
我因為太希望別人喜歡自己了,而成了一個諂媚的人。我從沒有和任何一個人,產生過‘真實’的關系。
其實放在原生家庭中,就是一個人在與家人的交往中,因為太在意家人的態度,不能做真實的自己。
因為在意,所以害怕失去。因為在乎,所以全力付出。
書中的葉藏就是突出的“討好型人格”,他習慣上逆來順受。
甚至后來,他無意中目睹了妻子被非禮時,怯懦的他,竟然選擇了逃跑。
這或許是壓倒他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痛恨自己的無能與軟弱。這種折磨致使他用喝酒買醉來麻痹自己,甚至最后開始吸毒,最終走上窮途末路!
因此,作為家長,我們不需要讓孩子太懂事。他們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真實意愿。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身心才會健康。
葉藏小時候人前表現得活潑開朗,但是其實他內心是孤獨和寂寞的。
他的家雖然給他提供了優越的物質條件,甚至在他上了中學以后,可以不用住在學校的集體宿舍里,而是住在爸爸的公寓里。
因為壞朋友影響,他開始抽煙喝酒、逛妓院。
稀里糊涂地,葉藏跟一個罪犯的老婆“同病相憐”,沖動之下竟然攜手投水自殺“殉情”。但是那個女人死了,他卻沒死。這事成了當時的笑柄,而他也差一點入獄。他因此被學校除名。
或許,正是因為這件事,使得葉藏開始自甘墮落。
其實,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人也不可能不犯錯誤。
一直以來非常喜歡這句話:“如果說情商是和他人相處的能力,那么逆商就是和自己相處的能力”。
你的逆商,決定了你的人生格局,也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武志紅在《為何越愛越孤獨》中說:
低挫折商的人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挫折擴大化,即當事人會將一個挫折的惡果延伸到其他方面。于是,他們遭遇到一個挫折事件后,很容易會產生‘天塌下來了’的感覺,從而覺得一切都糟透了。這樣一來,一個挫折事件就會像瘟疫一樣蔓延到他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終讓他因為一個挫折而否定自己的一切。
深以為然。
葉藏正是從這件事開始,一味墮落,最終走向萬劫不復。
作者喬巴在一篇文章里說:“在無常的世界里,懂得原諒自己,也許那些殘酷的記憶,都會變成回憶。人生最難的修行,其實就是與自己和解”。
高逆商的人,擁有重新譜寫人生的能力,他們不怕拿到一手爛牌,因為他們通常能夠扭轉乾坤。
培養孩子的逆商,就要讓孩子從小接受適當的挫折教育,用“延遲滿足”來讓孩子知道,他想得到的東西,并一定都能及時得到。這個世界,他并不是中心。
04 壞朋友,會成為孩子健康成長路上的大敵
在葉藏的人生歷程中,堀(kū)木正雄成了引導他走上岐途的元兇。
葉藏上了東京的高中,他讓醫生給他開了一張假的病歷證明,從而可以不住在集體宿舍,可以住到父親在東京的別墅里。
父親有一半的時間在別墅住。父親在的這些日子里,葉藏早早離開家,或者去上學,或者偷偷去學畫畫。父親不在時,他就整天不出門,用看書和畫畫打發時間。
學畫畫時,葉藏認識了比自己大6歲的堀木正雄。從小生活在封閉空間里的葉藏,跟著堀木正雄見識了外面的花花世界。他學會了吸煙、喝酒、逛妓院。沒錢的時候,就拿東西去當。
葉藏后來墮落到“只有睡在賣淫女懷里時,才會有一種安全感”。
他很矛盾,骨子里殘存的那點羞恥感,讓他覺得自己下流。但是,這些女人給他帶來的快感,又讓他無法自拔。
正是在這種矛盾的心理折磨下,葉藏覺得非常痛苦。
后來,葉藏身邊走馬燈似的出現了好多女人。一個詐騙犯的妻子,與葉藏“同病相憐”,沖動之下,竟然相約一同去投水自殺。最可笑的是,葉藏甚至不知道這個女人叫什么名字。
女人死了,而葉藏被人救下,他也差一點因此入獄。因為這件事,葉藏被學校開除。他也徹底走上了破罐子破摔的道路。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泡菜效應”,是說不管什么食材,只要泡在同一個腌菜的缸里,就都是一個味道。人也是一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謂出淤泥而不染,是很難做到的。尤其是當一個孩子三觀沒有形成時,最容易受周圍人的影響。
在孩子交朋友時,作為家長,一定要幫他仔細甄別。
后來,葉藏的妻子良子被奸商非禮,堀木正雄首先看到了,他也只是把葉藏叫來偷窺了一下。
葉藏骨子里的怯懦與恐懼,竟然驅使他迅速逃走!這時候,堀木正雄跑過來對葉藏說了一句“……你要原諒阿良,因為你自己都不是一個正經貨色……”
壞的朋友不會真正看到你的存在,他不但不會為你兩肋插刀,卻只會在你的傷口上灑鹽!
葉藏因此終日買醉。為了戒除酒癮,他聽從了藥店老板娘的話,開始注射嗎啡并成癮,后被人送去精神病院,葉藏覺得自己越來越失去了做人的資格。
人在年輕的時候,因為缺少必要的辨別能力,壞朋友比好老師起的作用要大得多。壞朋友,甚至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葉藏本是一個人人羨慕的高富帥,卻因為傷人的原生家庭,以及他討好型人格,還有極低的逆商,以及壞朋友的挑唆,使他逐步走向深淵。
但是他又無法完成自我的救贖,更不能與過去的自己握手言和,最后被人送去瘋人院。甚至作者本人最后也選擇了投水自殺。
其實人生不易,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一切苦難當成跳板,勇敢地迎接生活給予我們的酸甜苦辣。
但愿所有的負擔都變成禮物!所受的苦,都能照亮未來迷茫的路!
作者簡介:秋踏梧桐2018,用一顆淳樸的心,寫暖心的文字。希望邂逅更多有香氣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