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有句話說:
“說話之傷,都是暗傷,自帶緩釋效果,若無人點醒,至死不知。”
作為父母,相信很多人都對自己的孩子說過一些脫口而出的話語,這些話語在當時沒覺得怎樣,后來想想就會發現,其實自己說出的話很傷害孩子的心。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深深地在孩子腦海里扎根,直接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親近的人。
1、“我這都是為了你好”
這句話應該是大多數家長的口頭禪了吧,逼著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會說,我這都是為了你好;給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施加很大的壓力,會說,我這都是為了你好。從來都沒考慮過究竟孩子是不是喜歡這樣的“好”,這是非常典型的自我感覺良好,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產生抵觸心理,對你真正的好視而不見。
2、“你看看誰誰家的孩子”
這句話像魔咒一樣,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被這句話糾纏著,也不知道別人家的孩子給自己的父母什么好處了,為什么可以讓自己的父母如此崇拜。久而久之,別人家的孩子就成了每個孩子的恐懼,感覺到自己一無是處,失去自信心。
3、“你怎么這么不懂事”
被話刺傷的孩子只會心生叛逆,把事情弄得更糟。這句話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很差勁的人。
4、不要磨磨唧唧,能不能快點
孩子的世界通常都是很簡單的,有時候專注于一件事情可能動作就會比較慢,如果孩子專注于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家長最好不要去催促孩子,因為這個過程是孩子思維活躍的時候。
如果是因為孩子平時做事就比較拖拉,家長可以委婉的跟孩子說,動作加快一點,或者提前就跟孩子約定好時間,這樣孩子自己心里也有標準,當你去催促的時候也不會產生厭煩的心理。
5、走開,能不能讓我安靜一會兒
會使他們覺得自己是多余的人,產生無以名狀的孤獨感。
倘若你的確想獨自呆一會兒,可以耐心向孩子解釋:我很樂意與你在一起,只不過現在太忙,請原諒。
6、“你要是不聽我的話,我就不要你了”
當脾氣上來,父母可能用洪荒之力也管不住自己的嘴,盡管自己不是故意要傷害孩子,但是父母需要知道的是,這樣的語言一旦說出來就是覆水難收,給孩子造成的傷害也是不可逆的語言暴力雖然造不成身體傷害,卻會造成巨大的心靈傷害。父母要少說恐嚇威脅的話,多說鼓勵的話,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深切的愛。
1、欣賞孩子,告訴他“你能行”
生活在鼓勵中的孩子,一定會是陽光而自信的。對于孩子來說,有沒有天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興趣和自信心。多鼓勵孩子一點,他一定會做的比你想象的更優秀!
2、好好說話,從傾聽開始
父母只有好好聽孩子的話,才能知道他們內心的想法,從而知道問題的關鍵,最后才可以好好引導孩子。家庭不該是一言堂的地方。要允許孩子有不同的聲音,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事事聽話的孩子,而是一個明事理、辯是非,最后擁有獨立人格的孩子。
父母的話對于孩子來說可信度是最高的,所以孩子對于家長的話都會格外地在意。當爸爸媽媽夸他的時候,他就會覺得自己很棒;同樣的,當父母總是說孩子"笨"、"愛闖禍"的時候,他們也會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孩子。
父母無意間的一個行為、一句話,都可能會改變孩子人生的方向。因此,家長們一定要"謹言慎行",不要說那些會打消孩子積極性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