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在充滿關愛的環境下長大,孩子有父母的關愛,有同伴的關心和玩耍,
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這樣的,有的孩子是單親家庭,不僅沒有家長的陪伴,甚至會被家長的重組家庭的后爸后媽打,這些孩子是不幸的不快樂的。
1、缺乏安全感。
缺愛的孩子他有一個特性,就是缺乏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會使他容易走向兩個極端,一種情況是自尊心強,很強勢,擅長偽裝自己,容易產生積壓,脾氣暴躁;另一種情況是自卑,自閉,容易造成心里抑郁。所以他們看待事情的時候很悲觀發生一件事情時,他容易往發展不如意的一面去想,所以孩子的情緒也很是消極,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興致。而有安全感的孩子,通常都比較積極樂觀,容易打開自己,別的孩子下課玩游戲,有的孩子卻一個人在教室里坐著,目光呆滯的看著窗外,沒有一絲生機。這就是缺乏愛的孩子的表現。
2、覺得事事對他不公。
缺愛的孩子在看待事情的時候總會覺得不公平,如果他和同學發生爭吵,老師來處理,并且向著另一個孩子說話,他會覺得不公,他會覺得老師不喜歡他,針對他,他覺得事事不如意,所以在做任何事,他會一直強調公平,你們能不能對我公平點,容易造成孩子自卑心理。
自卑也是孩子缺愛的一個表現,當別人表現他時,他會覺得不好意思,認為別人是在恭維自己,自己并沒有別人說的那么優秀。他不擅長表現自己,當老師有任務給他時,他不敢張揚自己的個性,容易隱藏自己。
3、無法處理人際關系,難以融入集體。
通常檢驗一個人性格好壞的方式就是看他處理人際關系的好壞來判斷的。而缺愛的孩子在這一方面就很難處理好人際關系。 這樣的孩子很少會主動交朋友,經常是被動的接受他人的示好。就算有很多的人叫他去玩,他也不敢,容易害怕別人看不起他,很難融入集體。如果一有人對他好,他又十分重視這個感情,他會加倍的對別人好,但是一做錯了什么事情,就會不知所措,變得患得患失,不知如何是好。
所以為了孩子能夠在學校,社會,等各種場合能夠適應自己,張揚自己,不再畏畏縮縮,家長能應該如何對待這些缺愛的孩子呢?
第一,家長應該多給孩子一些表揚和鼓勵。
缺愛的孩子都缺乏自信心,當孩子把事情做好時,父母應該給予獎勵孩子,或者說一些贊美的話,鼓勵他勇敢去做,下一次能做得更好,我們相信你。而當孩子不敢做,或做錯時,家長也不要埋怨和批評,這時也要給他給予希望,如果在埋怨和批評他,反而更容易導致他不敢做,害怕做,適得其反。因為缺愛的孩子害怕別人的批評和不信任。
第二,關心他,愛護他,給他陪伴。
缺愛的孩子顧名思義就是缺少愛,缺少家長的關愛,所以陪伴是非常有必要的。缺愛的人,內心也比較脆弱,就是缺少被人呵護的感覺,總是覺得孤單,沒有安全感。在這種心理下人只能越來越孤獨,做事也會偏激鉆牛角尖。只有讓他感覺到被關注,被呵護,才能改變他孤獨偏激的性格。多給他陪伴,今天對他說爸爸媽媽是愛你的,多對他說愛。
第三,要跟他多交流。
多和孩子溝通和交流,孩子下課放學回家可以多和孩子談談心事,孩子一天在學校發生了什么,心中想要什么,要積極引導孩子說出壓抑在心里的話,我們要尋找孩子缺愛的原因,這樣才能對癥下藥,積極彌補孩子的愛。
第四,告訴孩子要學會愛自己,學會取悅自己。
首先要告訴孩子要學會自我成長,根據自身的行為去發現,去發掘自己想要什么,找回那個迷失的自我,如果需要,可以求助于他人,從生活中一點點的改變自己。試問一個連自己都愛的人,怎么會愛別人,只有懂得愛自己的時候,缺失的愛就得以補充,當你不再覺得缺少愛護的時候,你就能客服自己的問題,大方的和人交往了。
其實給孩子的愛很簡單,多給他些鼓勵和陪伴,多給他愛和關心,孩子缺愛的表現也很明顯,只要你能發現,及時補救也還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