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天和朋友聊了一下,我發現,原生家庭即宿命。
但是,人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擺脫宿命的對吧。就連哪吒都能通過努力逆天改命呢。
孩子后天的行為人格,都離不開原生家庭的影響。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而在“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努力下,則是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滋養,不那么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辛苦地治愈自己。
原生家庭,是人們來到世界上的第一個寄居“殼”,這個“殼”是否足夠美好溫暖,完全是隨機分配的。孩子完全是無能為力的。
就像,中國多少夫妻,一輩子吵吵鬧鬧,然而堅決不離婚。他們擔心,離婚對孩子的成長和身心健康不好。
殊不知,許多孩子,已經成長到可以坦然接受父母離婚也不愿目睹父母“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尷尬的程度了。
朋友H的爸媽經常吵架,他媽媽跟他傾訴的時候,他曾經跟他媽媽說,“不然你就跟我爸離婚吧!”
媽媽很驚訝地看著他,因為他的反應超出他媽媽的意料了。
他特別誠懇地跟媽媽說,“小時候你擔心離婚會對我的成長不好,現在我已經長大成人了,你不要顧慮我,你以自己的感受為主,尊重自己的內心就可以了。”
H的媽媽開始“反悔”了,總結說其實H的爸爸也是有優點的。末了,他媽媽感嘆道,“哪有孩子勸著自己的父母離婚的?”
H說,我不是勸著他們離婚,我只是覺得他們如果過得這么不開心的話,何苦要綁在一起互相折磨?
2
小時候,父母經常吵架,媽媽一句“我不離婚都是為了你”讓H經常陷入自責和自我懷疑中。H每次看到父母吵架時,都會躲在房間角落里,既恐懼又自責。
“小時候,我腦子里總是冒出各種不好的念頭,每當媽媽說出那句話時,我的胸口就像被一塊大石頭壓得喘不過氣來。要不是因為我,也許媽媽就可以離開這種糟糕的婚姻了吧。我忍不住自責,是不是因為我,他們才會產生這么多的矛盾和不滿?才無法從這種痛苦里抽身?有時候又覺得,我將來也不太想結婚生孩子了,反正婚姻可能也沒什么值得期待的呀。”
我想跟H說,童年那個自責又難過的小孩,你什么也沒做錯啊,這一切都不是你的錯。
嗐,中國大多數孩子都聽過“我還不是為了你(們)”這句話吧。
當父母說出這句話時,他們其實沒有意識到這句話會給無助年幼的孩子造成多么大的傷害。
由于受教育程度、時代局限和生活重擔,父母們壓根不知道自己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對孩子來說卻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是父母婚姻的禮物,而不是包袱。
然而,當父母說出“我都是為了你”,孩子便在心里預設了“因此,我是虧欠你的,我要為你的不如意負責”。
3
我一直信奉的是,無論是夫妻關系、親子關系,一方都不要為另一方犧牲太多。所有一方為另一方犧牲太多的感情,其實都是不健康、不平等的。
你不得不承認,人性就是這樣,所有的犧牲,其實都暗中明碼標價。
兩個人關系好的時候,什么都好說。一旦心生齟齬,那些犧牲,便成為對對方進行控訴和指責的籌碼。
假設女方為男方放棄工作和朋友圈,全職在家帶娃,那么吵架的時候,女方只需要一句“我為了這個家連工作和自我都放棄了”,她似乎就帶著天然的弱勢和無助,帶著天然的“政治正確”,男方還能怎么回答?“我都是為了你”似乎變成了一個萬能擋箭牌,輕而易舉地擋掉對方的脾氣和情緒。
這句話,就像一記重拳打進了棉花里,令人瞬間疲軟。這個架還怎么吵得淋漓暢快?
假設母親為了孩子,在婚姻里忍氣吞聲,那孩子要多么百依百順、優秀懂事才能回報母親的“我都是為了你”呢?想想就很可怕。
“我都是為了你”,既讓人陷入自怨自艾,更是無形中把兩個人的距離拉得越來越遠。
因為沒有人喜歡一直活在虧欠和內疚里。虧欠和內疚,足以壓垮一個孩子尚未羽翼豐滿的心靈。
有些家庭,當母親的情緒無處排解時,孩子就成了精神上的垃圾桶。
“我都是為了你”這句話其實就是變相的“情緒勒索”,說者沒意識到它給聽者帶來的壓力和焦慮,說者不小心會把自己的犧牲當做籌碼,潛臺詞就是“我都為了你這樣了,你怎么還讓我失望呢?”
4
其實,我們每個人終究要學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也只能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我跟H說,父母的事情是他們自己的事情,父母要不要離婚,他們是成年人了,有自己的選擇和考量,跟你沒有關系。你沒做錯什么,你無須自責。你不要把媽媽的眼淚和委屈,全都攬到自己身上,覺得她都是為了你在忍受這一切的不如意。
媽媽作為一個成年人,她的所有決定,她應該自己為之負責。把父母的事情還給父母,你無需背負著那么沉重的心理負擔。
每個人最終能為之負責的,只有自己而已。
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有義務,背負著另一個人的全部情緒和期望。
想明白這些了,受過傷的人就要努力學會自愈。
有的人在原生家庭受了傷害,但是又無法擺脫原生家庭的“魔咒”,最后在自己的婚姻中復制黏貼了父母的相處模式。沒能治愈自己的人,不知不覺間,也許又學著父母相處的模式懲罰自己,悲劇就這么實現代際傳遞。
而有的人看到父親對母親施暴,卻能歷經千辛萬苦、最終成功地從原生家庭的陰影中一點點把自己“拔出來”。原生家庭的傷害讓Ta學會反思和共情,變得對他人、對世界都能無比溫柔。我覺得這類人是無比強大和善良的。
這類人的溫柔之所以有力量,并不是因為Ta是原生家庭的幸運兒。只是Ta在經歷風雨、備受傷害之后,仍愿意以赤子的虔誠來善待他人而已。
溫柔就是因為自己經歷過那些痛,所以小心翼翼,不想讓身邊的人經歷同樣的的苦。
遭受原生家庭的傷害不是我們的錯,但是我們應該努力向陽而生,從原生家庭備受傷害的宿命中突圍。
逆天改命的事情,因為艱難,所以特別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