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與名
1:也許,我們該以如此的角度來看向自己——
一直以來,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在竭力證明著自己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然而就本質而言,你并無任何舉證責任,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這世界。當你在竭力證明著自己在某些方面與大眾相同,而在某些方面是與眾不同之時,你正該提示自己,你并非為尋求證明或力圖否決而來,你是為成為而來,而你原本就是。
2:個體的終極在于信念而非計算,關系的終極在于合作而非競爭。而且,始終如此。尤其是在今天這樣一個萬事萬物皆在計算與被計算的時代里,這更應該被強調。諸般事物皆可被計算,但從來不是計算決定了人們與它們,除非,你甘愿把自主權交給所謂的算法。
3:任何一種關系,其本身并不會帶來限制,其建立鏈接的原本意圖,旨在交互中實現擴展與認知。然而在通常情形中,我們所賦予它的定義和意義,卻成為了限制。進而的,我們對自身也是這么作的。
4:當你屏蔽了任何一部分真實,你就關閉了自己的智慧與活力,而當你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或是否認抑制了你的想法時,理性與真相也對你關閉了。而且,這一切都被共同的泛化了。
沒有多少人喜歡和接近真相,正如人們不喜歡接近自己與世界。
5 : 想象一下,你在一個盒子里,此時你并不需要撞來撞去,與這個盒子或是與其他存在搏斗不休,而是學會觀察和了解,來找到出口,離開這里。
6:你終將意識到,萬物與萬相皆是象征,且皆來自于你自己的設置和賦予。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由生,無法而不造。
7:費曼說:所有的科學知識都是不確定的,我們知道偉大的進展都源于承認無知,源于思想的自由。我相信,要解決過去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你必須向未知領域解開大門。你必須允許出現可能不完全正確的情形。否則,如果你已經心有成見,就很可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8:陳文曲老師在他的著述《中國司法倫理基礎論綱》中詳盡闡述了司法倫理,他的導師李建華教授在為本書作序時,對核心觀點作了以下概括:一個核心理念,即現代司法是為權利而溝通,融突和合,“商談與融突和合是現代中國司法倫理的理論語境”;五個基本倫理規范,①:衡平即立足主體間,保障人權,追求實質平等;②:真實即依靠證據,堅守合理真實,尊重法律事實;③合法即價值恰當,恪守法律,法官適當造法;④:坦誠即動機真誠,關注主觀,追求內心感通;⑤公開即正義可見,內外明了,過程結果透明;一個倫理目標:司法信服。
9:民謠歌手趙已然說:“我也知道了,在我所追求的自由中,我沒有自由過一次。”這個煙嗓而憂傷的歌者,已于上個月離世。斯人已逝,一身滄桑,而靈魂清澈純凈,猶如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