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星河計劃(Hundred Year Starship)為美國宇航局正制定一個大膽的空間計劃,他們將發射單程可載人航天器,并讓宇航員永久地定居于其他星球。報道稱,這個雄心勃勃的想法又被稱作“百年星河”計劃,科學家欲將宇航員送上火星等行星,并且他們可能永遠無法返回地球。
美國宇航局(NASA)正籌劃一項大膽的太空計劃,設想發射單程可載人航天器,讓宇航員志愿者永久定居于火星。志愿者要想辦法在這顆紅色星球上“自食其力”。這個設想被稱為“百年星河”計劃.
美國宇航局研究中心主任皮特·沃登透露,美國宇航局的“埃姆斯”研究中心已經收到約158萬美元(100萬英鎊)的資助以啟動這一計劃。 沃登在舊金山的一次會議上稱,他們計劃吸引一些億萬富翁成立“百年星河”基金。他說:“人類現今太空計劃的真正目的就是找到可以定居的星球”。
他已經跟Google創始人拉里·佩奇討論過需要的費用,最后得出的結果是飛向火星的費用不超過100億美元。佩奇的反應是,“你們能否把費用降低到10到20億美元?”
NASA研究小組認為,到2030年,就可以讓一組宇航員成行。單向行程將需要6個月到9個月,專家稱,核動力火箭可以把行程縮短到4個月。不過在火星上建立生存基地需要多次往返飛行。科學家德克·舒爾茨和保羅·戴維斯在最新一期的《宇宙學》雜志上稱,初步設想是向火星派出4名志愿者宇航員,屆時這些志愿者將永久定居火星。
這些宇航員將定期獲得來自地球的物資補給,但他們也需要想辦法在這顆紅色星球上“自食其力”。
德克·舒爾策·馬庫奇和保羅·戴維斯在文章中寫道,“單程載人登火星不是一個固定的項目,就像阿波羅項目一樣,而是建立永久人類居住地的第一步。不論從科學上還是政治上,人類都有足夠的理由建立一個火星殖民地。單程赴火星的項目,在技術和財力可行的范圍內實現這一目標。不過,要想讓這個項目成為現實,不但需要廣泛的國際合作,還需要探索精神以及冒險的勇氣。”
志愿者們都會知道,這一去就不會再回來。因為,載人往返飛行費用太高。他們建立了基地之后,日常的補給將從地球上運過去,直到他們能夠自給自足。專家們相信,這一項目所需的技術已經成熟。針對有人稱,這個項目是把志愿者拋棄或者犧牲的說法,研究人員辯稱,未來“火星居住第一人”的勇氣可與北美地區早期的定居者相提并論,來到一片偏遠的土地上,而且很清楚知道,自己再也沒有退路。
沃登指出,一些新興的科技領域如合成生物學和改造人類基因的技術可以成為該計劃的先導。 據悉,“百年星河”計劃源于科學家的最新研究。他們發現,向火星發射單程的載人飛行器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在太陽系所有行星中,火星最有可能擁有大量的水,也是除地球外人類可持續生存的最佳選擇。有些地方溫度會降至零度以下,稀薄的大氣主要是二氧化碳,因此氧供應是必須的。沃登說,應該先到訪火星的衛星,用機器人在那里先進行探索。考慮到火星處于繞太陽軌道上的不同位置,其距地球的距離大約在3400萬到2.5億英里之間。
最近一次的無人登陸火星是NASA的鳳凰號探測器。2007年8月發射,次年的5月到達火星。
引文來源 百年星河計劃_互動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