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承藝文化。致力于將傳統文化的傳承,將好玩、有用的知識、文化分享給大家。往期內容請在我的主頁中觀看:
沖泡的茶不好喝,不一定要全怪茶葉不好,沖泡茶的手法同樣至關重要。在茶葉店置購茶葉時,老板會泡上一壺一同品味,說俗點就是試喝。置購完畢自行沖泡,發現沒有在茶店喝的好喝,不免心生懷疑,那老鱉是不是“掛羊頭賣狗肉”,把勞資的茶換了!
其實不然,有些年頭的茶店老板往往愛茶飲茶多年,沖泡茶的手法已經如火純情,沖泡茶葉自然得心應手,這是剛喝茶的茶友們沒法比的。
那么合理的泡茶手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容小編整理一下,有哪些說的不全的地方,還望網友們補齊,謝謝大家:
沖泡茶之前一定要先用沸水燙一遍茶具,然后再將茶葉置入。這樣做既可以清洗一遍茶具,也可以提高器具和茶葉的溫度,這樣沖泡出的茶更香。
通常來說,紅茶、綠茶、白茶、黑茶較為適中的茶與水比例為1:50,也就是每次沖泡5g;烏龍茶茶與水比例為1:20,每次沖泡8g。這是最佳的中間量,不濃也不淡,當然,大家口味有別,根據自己喜好增加減少便是,不過過濃的茶要少喝哦。沖泡的茶過少,那自然是沒有味道嘍;泡的太多,茶湯滋味過于苦澀,別說有沒有回甘了,跟喝藥一樣,自然感覺茶不好喝。
茶的沖泡水溫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需要沸水沖泡的茶,一類是需要等水溫稍許冷卻再沖泡的茶。
可直接用沸水沖泡的茶:烏龍茶、正山小種、白茶、黑茶。
需要稍許冷卻再沖泡的茶:名優綠茶、單芽紅茶、單芽茉莉花茶。
最好選用壺嘴小一些的水壺,便于控制出水量,易于注水。需要用沸水沖泡的茶在沖泡時,讓水柱在茶葉上畫圈,不僅姿勢優雅,也可以讓茶葉充分被沸水浸泡。沖泡需要沸水稍許冷卻的茶時,注水時水柱應該沿著茶杯內壁注入。如果直接用沸水從高處沖擊茶葉,對茶會有影響的哦。
在是否需要洗茶這個問題上,眾說紛紜,在這里還是建議大家,要洗茶。因為茶是初級農產品,制作過程中有灰塵、雜質、茶渣等不可避免,所以還是洗洗好。洗茶又稱“滌凈浮塵”既有平心靜氣之意又能夠使之舒展。有茶友認為洗茶時會浪費茶葉一部分營養,其實不然,洗茶時茶葉尚未舒展,物質釋放極少,所以咱們只要趁茶葉不注意,偷偷燙它一下,然后趕快將洗茶水倒水即可。
坐杯就是指茶葉在水中浸泡的過程。坐杯時間的長短也可以直接影響茶湯的濃淡,紅茶和烏龍茶第一次沖泡可以不做杯。其他茶則需要浸泡一會,隨后的坐杯時間隨著沖泡次數增長,一直沖泡到茶湯無味時,便可以重新沏一壺茶了。至于判斷是否可以出湯,只需要觀察其茶湯顏色即可,如果與上一泡顏色差不多,即可出湯。
出湯就是每一沖泡后將茶與水分離過程。這時要將茶湯倒干凈,這樣可以讓茶葉更加耐泡,也不會影響到下次沖泡時的水溫和味道。
古語道“好水配好茶”,水的好壞可以直接影響到茶的味道,雖說以山泉水為最佳,但衛生很難保證。自來水通常水質過硬,并有氯氣的味道,所以很多茶友用純凈水泡茶,當然,有濾水機也可以。相對比下來,純凈水和過濾軟化后的自來水是最佳選擇。
第一次泡茶還是先提前了解一下此茶的沖泡最佳水溫、坐茶時間、制茶量,可以詢問一下茶主人,別擔心這樣會顯得不專業。
我國傳承千年的茶文化,在近代的硝煙和貧困中被百般摧殘,真正的茶文化是什么模樣,大部分人已經說不出個究竟。弘揚傳播中國茶文化,是門嶄新的學問,我們需要用現代的科學方法對茶文化進行梳理。承藝,希望與大家一同學習,將我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