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西天取得真經、修成正果。其中唐僧的故事并非完全虛構,而是有歷史原型的。 小說中唐僧的原型就是大唐著名的高僧玄奘法師,那么歷史上的玄奘為什么要去西天取經呢?
公元七世紀,在印度北方起源的佛教,已演進了千年。而在中國,自十六國時期,佛教已遍傳西域和中土各地!當時中原的佛教很盛行,但是佛經翻譯又非常的混亂,大家都是各譯各的,相互爭執,導致教義出現了很多分歧。于是,玄奘決定直接去找梵文原文,旨在為佛教正本清源,將完整的佛教教義傳入中原,豐富中國宗教文化!
貞觀三年(629),玄奘發宏愿,西行萬里,自長安啟程,橫跨塔里木盆地,途經敦煌、吐魯番、庫車和撒馬爾罕。若要抵達天竺,找尋至尊圣僧,他還需穿越西域與中亞之間的最高山峰。后經曲女城,抵達目的地那爛陀寺。那爛陀寺是當時印度佛教中心,為古印度最宏大的佛教寺院及佛教最高學府。
在那爛陀寺,玄奘師從戒賢學習梵文古經。
歷經十七載,于貞觀十九年返回長安。玄奘從天竺歸來,從印度帶來了大量的佛教經典,并將數百卷梵文古經譯成漢語供萬人學習、研究。后在長安著書立說,宣揚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