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卓越!歡迎來到【實技】-新媒體詳解攻略。新媒體時代,為自我實現打好基礎!
配圖 | 卓越文| 卓越
本欄第5篇好文:1851字 | 2 分鐘閱讀
1-4準備基礎|如何做好日常選題
作為內容生產者,最重要的就是怎么長期持續的輸出優質的內容。完全靠“靈光乍現”肯定是不靠譜的,這就需要我們結合自己的定位有一定的套路來做好日常選題。至于“靈光乍現”呢…?就當做錦上添花吧!
做好日常選題的3個技巧:看自己、看別人、一起來。
1.
看自己
所謂看自己就是從自己的定位出發去挖掘用戶的痛點。這個技巧不光可以幫你找出很多選題,還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熟悉、理解行業。
具體怎么做,分別以定位和用戶痛點舉兩個例子:
定位關鍵詞:我相信做自媒體的應該都知道“新榜”,就那他來舉例。“新榜”的介紹是:漲粉、變現、運營、觀察,新榜給你不一樣的新思路。
當你要做選題的時候,最好拿出紙筆,寫下一個關鍵詞,比如“運營”,你能從這個關鍵詞里挖出什么?首先你肯定能想到“運營的方法”,第一個選題就選出來了-“盤點新媒體運營的4種方法(有效分發、線上互動、線下互動、復盤)”,接著你可以根據這個選題繼續深入,每個方法可以變幻出3個方式,比如:“線上互動的3種方式”,再繼續深入,每個方式找出3做的好的賬號進行案例分析。這樣就展開了4*3*3=36個選題。
當然還有可能是5個6個運營方法,4個5個方式。在任何一個環節多提煉出一個,這個乘法公式的結果就放大相應的倍數。
把你寫好的紙貼在你辦公的地方,通過不斷對行業和用戶的了解去更新它,這樣能幫助你開腦洞,腦洞開了,你就永遠不缺選題。
深挖用戶痛點:列出你的目標用戶,換位思考,設想或者真實去體驗目標用戶生活、工作、思考的場景,找出他們的痛點列出來一個個展開。這又是一組乘法公式。
比如你要做一個有關自媒體創業的賬號,那你的用戶就是:自媒體創業者、潛在自媒體創業者、投資人,可能還涉及到互聯網科技從業者。
任意拿一類用戶出來深挖痛點,比如:自媒體創業者。自媒體創業者要干啥?當然是做內容啦,做內容需要什么?總得選個領域吧,組團隊吧,選擇內容方式吧...等等。
每一個點都有各種不同程度的需求,比如:“領域”,什么領域入門門檻低?什么領域飽和率低?什么領域成功率高?等等,在擴展的話,可以針對這每一點做案例分析,又是一大波選題。
其實這兩種方法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幫助你更好的理清思路。再次強調:以定要寫出來,腦子再好使也要寫出來,寫出來更清晰。
2.
看別人
所謂看別人就是借勢熱點,分析同行,借鑒爆款。
借勢熱點:熱點當然是大家的最愛了,因為他自帶流量。但是強行追熱點,可能會造成定位上的跑偏。我給大家分享一個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為了追熱點而造成定位模糊的情況。
如圖:追熱點的時候要多角度的去考慮選題方向,主要因素:熱點關鍵詞、內容定位和用戶痛點。追熱點的時候把他們分別列出來,去找交集。
還拿做自媒體創業類內容舉例,你要追剛剛過去的雙11熱點。熱點關鍵詞:電商大佬、購物、打折、文化、物流、晚會、大咖、單身,等等。定位:創業者、創業者的家人、投資人、互聯網科技從業者,等。痛點:加班、熬夜、追熱點、趕稿,等。
從這3點的交集去找選題:“雙11追熱點指南”“雙11陪老婆買東西還是趕稿件”“有一個做自媒體的男友是個怎樣的體驗”“雙11你老公在陪你買東西,而我老公呢?”,等等。
分析同行:時刻關注你同行的賬號,一看哪個選題方向比較集中,二看看從他們的選題中能否給你帶來選題的靈感。結合這兩點找出新思路和新的選題方向。這個方法非常有效。
借鑒爆款:這個跟上一個方法比較類似,也是通過別人的東西來激發靈感。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怎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幾乎所有的爆款文章都是有套路的,你可以嘗試拿來看看能不能通過換個場景,換個人物或者換個結論,來跟自己的內容需求靠上。
舉個“咪蒙”用這招的例子:spenser做了個爆款《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咪蒙《你是正常人?那別去創業公司了》;LOOK做了個爆款《口紅很貴嗎?你為什么不自己買?》,咪蒙《口紅我自己買,你給我愛情就好》。
了。
3.
一起來
一個人做選題的時候,常常會陷入思維固定模式出不來,這時候不防找人聊聊天,如果你有團隊那就一起坐下來玩個頭腦風暴,讓大家的觀點、想法、角度相互碰撞,說不定某個人的某句話一下子就能點到你開腦洞。
總結
今天的文章里與大家分享了做好日常選題的3個技巧
看自己
看別人
一起來
感謝大家閱讀,歡迎再評論區留下您寶貴的建議。
▎下期預告
1-5|如何高效的使用微信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自「實技」,搜索「實技」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