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認識鳳凰單叢前,我不知道有一種醉,叫醉茶。
在沒認識鳳凰單叢前,我不知道有一種醉,叫醉茶。
那年,老板從潮州出差回來,帶回一斤單叢。辦公室的人都受不住老板的蠱惑,拿著自己的杯子就泡一杯跟著喝了。 我這種綠茶里泡大的人,對任何茶都有好奇心,一口單叢喝下去,頓覺唇齒留香,閉著眼一種說不出來的香味兒從鼻腔一直竄到腦門,睜開眼那香味兒能從眼眶向外溢出,蔓延。。。
正在遐想,聽到遠處有人說,躺一下吧,怎么會不舒服呢,吐不吐得出來?是不是吃了不干凈的東西?老板從辦公室里出來:是醉茶了吧?想吐啊?別喝單叢了!!
喝茶也會醉茶,真的第一次聽說啊啊啊啊。。。這么香的茶葉,就算是醉茶,也必須喝完它吧。。
鳳凰單叢,是屬于烏龍茶類。主要種植在廣東省潮州市鳳凰鎮。這里氣候溫暖濕潤,雨水充足,茶樹長在云煙霧繞的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區,空氣濕潤潮濕,晝夜溫差大,土壤肥沃,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有機物質,這非常有利于茶樹的發育,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質。
單叢茶按香型可以分為黃枝香、芝蘭香、杏仁香、玉蘭香、通天香、鴨屎香等多種。采茶的講究也非常多,強烈日光時不能采摘,雨天不能采摘,霧水茶不能采摘。。。我們館里急著上架鴨屎香,每次跟茶農對話他都說正在山上采茶呢,整整采了一個月。。
一般茶農在午飯后開始采摘,并且當天得加工出來,晚上黑燈瞎火的還要制茶。經過了曬青、晾青、碰青、殺青、揉捻、烘焙等工序,歷時10小時才能制成成品茶。
(此圖為網絡圖片)
而每一道工序,又特別多環節,比如曬青要按‘一薄、二輕、二重、一分段’的原則操作:葉片薄攤、莖短葉輕曬、莖葉肥濕重曬、莖長葉多老葉重曬分時間段多次曬等等。。。此處省略一萬字。。
潮州人做事功夫巨多,翻來覆去不厭其煩,精雕細琢。我們館里的青梅酒老板也是潮汕人,做事細致得令人發指,他的青梅酒也是兜兜轉轉幾道工序才成品,口感大受好評,但是用個爛鐵蓋子的瓶子做包裝,在靠賣包裝的淘寶上生存顯得特別傻。有一次我寄了自己鹵制的牛肉給他品嘗,味道很好,他贊嘆不已,問我秘方,我說,隨牛肉不是給你寄了一包鹵料嗎?就那個牌子的,照著買,加點生姜八角齊活兒!他立刻傻眼,就這么粗糙的加工方法可以做這么好吃的東西??
潮州人的較真磨嘰讓人抓狂,但當你看到他們的手執潮雕鏤空刀雕出來的一件件潮雕精品時,又覺得他們的啰嗦細致都是可以原諒的。沒有這么能沉下心的細致,做不出那些巧奪天工的木雕瑰寶。
鳳凰單叢茶烘焙也不是一次成型的。主要分為初烘、攤涼、復烘3個階段。初烘用電爐烘,主要是為了蒸發茶葉多余的水分,具有熱化、構香作用,更大的作用是為了貯藏。
初烘的溫度翻拌又很多講究,然后攤涼。
我們的鴨屎香,經過幾小時的攤曬,然后才能復焙成剛做好的毛茶。然后經過人工挑選老茶技,才能進行第一次烤火。經過第一次烤火然后要經過半個月左右時間才能進行第二次復焙,這次復焙是重頭戲,要用木炭烘。
鳳凰單叢茶的烘培,視茶葉品質而定,有些高品質的高山單叢茶,還會在中秋前后進行第三次烘培。烘干是茶葉品質優劣的關鍵環節之一,烘焙過程中要根據茶葉變化情況,調節溫度。初烘火溫宜高,復烘火溫宜低,烘籠上要加蓋,以免香氣散失。烘焙過程還要及時翻拌、盡量薄焙,多次烘干,茶葉色澤和香氣、滋味才能凸顯出來。此處省略兩萬字。。。
鴨屎香單叢又名大烏葉香,茶葉片大而薄,成茶條索粗大結實。花香馥郁持久,但相比其他香型又顯含蓄隱忍之風格。湯色微黃,滋味爽口。為什么叫這么難聽的名字,這也許跟貓屎咖啡差不多吧。相傳有一只鴨子,信步閑庭踱到了單叢攤曬的茶場,拉下了一坨神圣的屎,茶農扼腕嘆息之余發現被鴨屎污染過的茶葉制成的茶香氣獨特,遂而起名鴨屎香。。這個傳說不是很靠譜,另有一個比較靠譜的傳說是醬紫的:“鴨屎香”的母樹生長在海拔900米的鳳溪管區下坪坑頭村,樹齡80年左右。鴨屎香的原叢是從坪坑頭引進的。它的命名與它剛引種的茶園土壤有關。該土壤當地稱“鴨屎土”,是一種富含礦物質的白堊類黃壤土。而最初的鴨屎香便種在鴨屎土中。后來村民發現此茶樹香氣獨特都來關注,詢問品種,主人怕被偷,隨口說:鴨屎香。。。很顯然,最終茶穗還是被偷,慢慢插枝移種擴散開去,形成大面積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