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鳳凰單叢茶的種類等等,普通人勾勾手指頭也能數出個十來種。
但實際上,單叢的種類遠遠不止這些,豐富到連當地的茶農也沒能完全搞明白。
要知道鳳凰單叢的種類為什么這么多,首先要看看它的定義:從鳳凰水仙群體中產生的優異單株分離培植,實行單株采摘、單株制茶、單株銷售的辦法,并將這些實行單株采制法的茶樹稱為鳳凰單叢。
現在我們講單叢的時候,前面一般會綴兩個字——“鳳凰”。這是中國對茶葉命名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以產地名+產品名。比如:西湖龍井、黃山毛峰、蒙頂黃芽、六安瓜片……鳳凰單叢也是如此,鳳凰是產地名,單叢是品種名。
鳳凰位于廣東潮安縣鳳凰鎮,以這個鎮下轄范圍之內出產這種茶品,所以綴上了“鳳凰”二字。
還有一個地名大家應該也常聽說——“烏崠”。鳳凰的山很多,有人說這里是潮汕的屋脊。據說最高峰達到了1500米以上。在這些連綿山脈里面,就有這烏崠山,它的海拔最高達到了1391米。由于產茶環境非常好,集中優良茶種比較多,很有名。因此和單叢茶也結合的較緊密。
不同歷史時期,對單叢的定義并不一樣。我們主要將其分為3個歷史階段。
第一階段:清末到民初。由于當年的南洋華僑通常是私人訂制,以樹為單位,指樹買茶,包樹制作。我將其總結為5個單。以出產在鳳凰鎮,鳳凰水仙品種單株采摘、單株制作、單株成品、單株儲藏、單株銷售。
第二階段:解放初期到上市紀80年代,這個時期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很多茶在這個階段都是空白,不研究不談。計劃經濟時,茶葉叫二級商品,要統購統銷,不允許私人買賣,全部由國家管理。茶葉全部賣給國營公司的收購站,收購站雖不種茶葉,但要制定收購標準,在嚴格的國家標準下。收購員先在購買茶葉之前,會先做感官審評,接著再確定茶的級別。
各方面標準都達到標準,可稱為“單叢”;若沒達到,則要降一等叫“水仙”;再下一級就要叫“浪菜”了,“浪菜”不僅制作要粗糙一些,原料也要更老。
也就是說,在計劃經濟特有的歷史背景以及特有的供求關系下,“單叢”是一個等級。
多說一句,當年龍井也分級。只有夠等級夠標準才叫龍井;若是低等級的,就算長在西湖邊上的,等級不夠也只能稱為“大方”。
第三階段;上世紀90年代至今。計劃經濟結束,我們進入了完全的市場經濟。原來國有制度下的收購等級、標準已經瓦解了。
之前的茶樹都是有性繁殖,但90年代之后扦插技術在潮汕大面積普及,這樣導致的結果是母樹被大量無性繁殖。也就不再是單株采摘,而是一個大體系的株系。比如都是蜜蘭香無性繁殖而成的,就都可以叫蜜蘭香。雖說現在蜜蘭香的母樹已經枯死了,但由于蜜蘭香無性繁殖了很多,我們現在還可以在市面上喝到蜜蘭香的茶葉。這也是無性繁殖的好處之一。
為了便于栽培管理、采摘制作、商家宣傳、消費者的選購等,鳳凰茶農把茶樹按茶樹形態、成茶特點、生長環境、時代背景等等分類,并管冠上名字。世代積累,形成了上百個單叢株系、品系、品種名稱。
① 按樹型命名:大叢茶、望天樹、團樹、娘仔傘等。
② 按樹葉形狀命名:柚葉、柿葉、楊梅葉、仙豆葉等。
③ 按葉色命名:淺綠或黃綠色稱為白葉、深綠稱為烏葉。
④ 按葉片大小命名:大烏葉、烏葉仔、大白葉、白葉仔等。
⑤ 按成茶外形命名:大骨杠、絲線茶、大蝴蜞等。
⑥ 按成茶香氣命名:蜜蘭香、柚花香、桂花香等。
⑦ 按成茶沖泡后口感命名:杏仁香、肉桂香、水蜜桃味等。
⑧ 按所在地命名:烏崠單叢、中坪芝蘭、坡頭芝蘭等。
⑨ 按事件、時代背景命名:東方紅、棕蓑挾等。
⑩ 特殊命名:八仙過海、老仙翁等。
以上這些茶名是不是沒聽懂幾個?很多茶名,與當地方言、傳統有關,外地人很難理解,所以市面上常見的鳳凰單叢茶還是按照香型來命名的。
鳳凰單叢的十大香型,在1996年被提出并定義下來的,是鳳凰單叢中最典型的香型。
① 黃枝香:似黃梔子花香。
② 芝蘭香:香高細銳,香如幽蘭。
③ 桂花香:似桂花香。
④ 杏仁香:杏仁香味明顯。
⑤ 蜜蘭香:似番薯的香蜜氣味。
⑥ 夜來香:似夜來香花味。
⑦ 姜花香 :似姜花香,香氣沖天,又名“通天香”。
⑧ 肉桂香:似有藥材肉桂香。
⑨ 茉莉香:似茉莉花香。
⑩ 玉蘭香 :似玉蘭花香氣。
市面上的鴨屎香和雪片是什么?
鴨屎香
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兩個說法:一是因為茶葉長在當地的黃土壤上,俗稱鴨屎土;二是因為茶農怕別人偷自己的茶樹,故意丑化茶名。
因茶名不雅,后被更名為“銀花香”,原因是其香型類似于金銀花的香氣。
有人認為鴨屎香就是大烏葉,但其實兩者并不等同,大烏葉(即葉形大葉片深綠)的品種可以通過工藝控制做出多種香型;還有人認為鴨屎香等同于杏仁香,但實際上,鴨屎香中除了杏仁味又還包含其他豐富的花香,很復雜。
雪片茶
雪片,是鳳凰茶區對冬茶的一種節氣稱謂,代表一年中最后一季產的茶。
一般情況雪片在10月中旬即霜降前采制,此時晝夜溫差大,制作的單叢花香艷麗,滋味鮮爽。再隔半月,熟焙暖化,讓其香融入湯水,水中含香,香水交融。
看完這些以后,是不是感覺鳳凰單叢的分類很復雜?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鳳凰單叢是屬于烏龍茶。烏龍茶獨特的工藝,哪怕是同一棵茶樹,都可能因為采摘、制作、保存等產生獨特的香氣。
茶香很復雜,哪怕是被香型所定義,但往往一種茶也可能含有多種香氣,像這種花,又像那種花,還像水果、奶油、堅果、蜂蜜等香氣。
要區分記憶這些香型,還是要多喝多對比才能掌握,這也是鳳凰單叢極具魅力的地方。
品鑒單叢,分這樣幾點:口感、湯色、甜度、葉底。
先說口感,什么叫一杯好茶?入口第一感覺一定要爽口、明快,要是茶湯一進嘴里,感覺糊在口腔里,這茶不好喝。爽口的原因很多,從科學原因講要富含氨基酸。但光有氨基酸還不夠,還得有茶多酚、咖啡因。爽口之后還得回甘生津。
其次,湯色要明亮。這個標準其實適合任何一種茶,也包括老茶。比如熟普,剛做出來的熟普是紫紅色的,但好的老熟普顏色是紅潤且明快的;另外湯色還因越來越深,而不是泡了幾泡顏色就變得很淺了。若是很快就變淺,說明內含物質不夠豐富。
再看看香氣。香氣有很多種,每個人對香氣理解不一樣,但是在口腔內的感覺是一樣的,這是層級的,它會先在口舌部分存留,但僅停留在口舌還不夠,還需兵分兩路從口舌往兩腮走,接著再到牙縫,就像香氣快溢出來。那還能往后走嗎?會!會繼續往喉嚨走,你再吸一口氣,會感受到香氣從鼻子出來。
那甜度呢?甜也分幾種,第一種是蜂蜜,比蜂蜜還甜的是冰糖,甜過冰糖的是紅糖,最高檔最美妙的甜是果甜,就像熟透了的梨子、蜜桃的味道。
最后還需看看葉底,拿手摸來試試,好的葉底綿綿的,非常柔軟,而且還有一些韌性,就像在摸高檔緞子一樣。如果不好的茶葉底是硬硬的,像麻布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