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錄取為國家公務員已有些許時日,倏忽之間,才驚覺距離當初備考已一年之久。作為一名幸運的上岸者,有些必要,談些心得,希望能給一丁點裨益于諸君,聊以慰藉那在備考中奔馳的你們,別憚于前驅。
行測,全稱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包含五大板塊: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及資料分析。因為絕大部分考生根本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考試,所以對于這五項,我個人將他們分為必練項和選答項,必練項必須拿到75%的分數;選練項也稱感覺項,除了平時的積累,更多的要講感覺,看人品。
常識判斷
絕大部分人都是不會抽出大量的時間進行復習,一來因為它題量少分值低,二來涉及面實在太廣,很難有針對性的復習。常識之所以謂之常識,是因為它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平常的積累,考試時你也許不能確定答案但是可以明確排除其中一兩個答案,如果實在是碰到毫無頭緒的題目,就迅速選擇一個順眼的答案,總之不可在這一題型上花費太多時間。
數量關系
其實我身邊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數學都屬于相對弱項,所以復習的時候我在數量關系上花的時間相對多一些。數量關系的特點是題量也不多,但是分值比較重。數學不好不要怕,如果是15道題的話里面至少有一半以上是比較容易的。練習時厘清常見的一些類型、溫習常用公式,解決這一半問題不大。而剩下稍微難一點點的那些,充分利用“代入法”“排除法”常常能夠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言語理解
針對此部分的復習,要善于把握語言類題目的常規分析方法,如主旨法、概括法、總分法、關鍵詞、首尾句、中心句等,分門別類總結題型,有的放矢地適用不同類型的答題思路。國考行測題量雖大,但言語理解通過一定強度的訓練完全能夠實現“快、準、穩”地“秒殺”。建議大家多練習、善總結,培養精確流暢的語感,定能在此部分斬獲高分。
判斷推理
其實這是很有意思的一類題型。首先,說說圖形推理,這需要一定的想象能力和空間分析能力。平時練習的時候可以仔細看看例題,很多題的類型是會重復出現的。只要你看到過同類題、抓住那一個突破口,就可以很容易推出來答案。另外做題的時候仔細分析前幾個圖形的特點及變化即可。其次,說說定義判斷,在讀定義的時候一定要把關鍵詞一個個圈出來,再和選項一個一個對比,確保選項符合所有關鍵詞,這種題型相對死板一些,屬于有框架的題型,找準關鍵可以很快解答。第三,再說說邏輯判斷,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倒推法”和“代入法”,對于列出一堆人一堆條件的題目可以列表對應,這樣會簡潔明了很多。最后,說說類比推理,其實是比較容易拿到分的,相當于文字游戲,只要看題仔細、認真分析,加上從小到大學語文的積累,要做對是不成問題的。
資料分析
該模塊在國考行測中分值排布不低,但難度卻屬中等偏下,也即坊間所稱的“送分題型”。但是“免費的午餐”不代表不經過任何系統訓練就可以手到擒來,尤其是近兩年國考資料分析命題趨于復合型考察模式。“多考點、多陷阱”的考核方式更需要大家在資料分析模塊的備考中多費心力。行測要拿高分,你一定要好好對待它!因為它的位置總是排在試卷最后,而我們在考場上因為緊張或其他原因常常在前面耗費太多時間導致最后沒有時間做這一部分題。可是我想說的是,這一個題型才是最容易拿分的!它看起來復雜但其實最簡單,題量多、分值高,所以無論如何,你一定要留出時間做這個題型。平時可以練習如何簡化運算,因為這一題型往往有數字大到幾十萬上百萬的除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不重要的位數全部換成“0”,或者是取近似值。在答題時同樣要看清提問,有沒有“不”,問的是“全國”還是“本省”,“增長了多少”還是“翻了多少倍”,是選擇“正確的選項”還是“錯誤的選項”。筆者在此鄭重提示,資料分析是完全能夠在短期內通過系統訓練而獲得優異成績的考試模塊,務必嚴謹待之。在此提出三點建議:首先全面掌握并熟悉國考資料分析中所涉及的專業術語與對應題型;其次建立科學的資料分析題目閱讀方法,學習精準定位關鍵提示詞、重要數據等;最后需要掌握一定程度的能為自己熟練應用的估算技巧,大幅提升計算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