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科舉狀元姚文田以其精絕的楷書和端莊韻美的御制詩八首而聞名。然而,現代人很少意識到在古代,對于考生而言,書寫的重要性有多大。
現今的教育制度也與此有關。盡管現在的作文對于書寫還是比較重視,但更多的題目并不注重書寫,而且書寫分數占比較少,因此書寫似乎在我們這個時代逐漸退化了。
您知道科舉考試對于考生的書寫考核有多重要嗎?據悉,書寫在科舉考試中至關重要,甚至占據著半壁江山。古時候就有很多考生因為書寫不佳而導致最終成績被降級或個人被淘汰。
而凡是能高中進士的人,在書寫上多是有著很高的水平,可以說是一個“書法家”。而科舉狀元更是如此。讓我們來看一下清代狀元姚文田的書法。
姚文田出生于1785年,于1872年逝世。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乾隆皇帝巡幸天津,召試舉人,姚文田憑借著真才實學獲得第一等第一名,授內閣中書,充軍機章京。后來在嘉慶四年(1799年),姚文田再次參加科舉考試,在殿試中獲得一甲第一名進士,授翰林院修撰。姚文田之所以能高中狀元,與其聰明才智和博學是離不開的,同時也離不開其高水平的書法,尤其是楷書。
在清朝的科舉考試中,小楷作為書寫的最佳選擇。透過姚文田所寫的《御制詩八首》,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真正的書法家,而不僅僅是一位官員。
姚文田的楷書嚴謹端莊,圓潤有韻味,不僅體現了歐楷的結體,還有趙體的雍容。在乾隆時代,由官府指定的字體是“董書”,但姚文田能夠涉獵更多書體,可見他在書法上下了不少功夫,這也使得他的書法能夠更長遠地揚名和傳播。
即使放在現在,姚文田的書法依然是優秀的。尤其是現在大多數人都在學習行書和行楷書的時代,楷書顯得更加薄弱。即使是很多書法名家,在楷書方面寫得好且揚名的也是少之又少,可見書體上的學習已經發生了嚴重的失衡。
姚文田雖然不以書法家著稱于世,但他的科舉狀元和清朝高官之名足以讓他流芳百世。正是有了書法的加持,才讓他的一生走得更高更遠,您認同嗎?
姚文田(1758年—1827年),字秋農, 號梅漪。歸安(浙江吳興)人。清代狀元。姚文田清朝嘉慶四年(1799年)己未科進士第一名,世稱文狀元。翰苑名賢,文壇巨匠。是清代一代蜚聲朝野的著名學士,他于嘉慶年間高中狀元,官至禮部尚書。這位德高望重老先生治學嚴謹,為官耿直,一身正氣。
姚文田博學多識,著述甚多,長天考據。其學問無所不貫通,以程朱理學為宗。
道光7年(1827),姚文田官至禮部尚書。同年病逝于所任職期間。謚“文僖”。
姚文田著有《說文聲系》《古音諧》《四聲易知録》《易言》《廣陵事略》《邃雅堂學古録》《邃雅堂文集》及《春秋經傳塑閏表》等。
特別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