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市大中鎮中心幼兒園課題組 董菁雯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小班幼兒吃手、“吃”玩具的現象較多,為了防止“病從口入”,讓幼兒健康、快樂地在幼兒園里度過美好的童年,我們就把洗手環節作為幼兒良好生活衛生習慣培養的切入點對幼兒實施教育。勤洗手是防止疾病傳播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很多疾病都是通過手部接觸傳染的,而預防幼兒生病的最好方法是徹底做好清潔的功課,加強幼兒“主動”洗手意識的培養。通常看到的是幼兒從“在成人幫助下洗手”過渡到“在別人直接提醒下洗手”,而這種“提醒”往往還延續到小班以后甚至直到大班。幼兒靠“提醒”才洗手,甚至在“提醒”下都不洗手,這與我們培養幼兒洗手習慣的本意是有距離的。自覺性是形成習慣的一個標志,幼兒期的各種習慣尚處于形成之中,尤其是小班孩子的可塑性大,培養其洗手的自覺性,可使該行為從“在別人提醒下”的被動變為“自覺的主動”,對促進幼兒盡早養成洗手的習慣,培養自我意識,提高相應的教育質量和效率有積極作用。很多時候,幼兒是為了執行老師的命令才洗手,沒有真正意識到洗手對自己有什么好處,常常處于被動狀態。由于幼兒認知發展的限制,缺乏對衛生、細菌、疾病等相關概念及因果關系的認知,加之病菌特殊的存在方式,導致幼兒對手的衛生與疾病的引發等關系認識不清,常常覺得洗手麻煩而不認真洗甚至不洗。而在家里,家長反映了孩子任性、懶惰性強,在幼兒園已養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廢止。這些問題和困惑,讓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難以延續和養成。基于以上現狀及考慮,我們提出了《培養小班幼兒主動洗手習慣的行動研究》這一研究課題。
二、國內外關于同類課題的研究綜述: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將促進幼兒健康視為幼兒園的首要工作,明確要求“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并進一步認為身體健康是幼兒身心健全的基礎,而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是幼兒身體健康的重要保證。幼兒園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幼兒的健康,有效的教育是用適宜的方法引導幼兒主動去改變自身的不健康行為,讓幼兒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理解洗手的重要性與作用,提高幼兒對健康的認識水平,幫助幼兒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習慣,促進身心和諧健康發展。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將自始至終地伴隨一個人的成長,貫穿于一個人的終生教育之中。好的生活衛生習慣需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將會影響到他們的終身。《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提出,幼兒教育要保教結合,寓教于一日活動之中。又提出,要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初步的自理能力。在完成這些任務時,生活活動有著其它活動不能替代的作用。幼兒園的生活活動,是指幼兒入園、進餐、喝水、盥洗、入廁、睡眠、離園等環節的活動。它是幼兒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洗手是幼兒一日生活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更是孩子們每天必需經歷的。飯前、便后要洗手;喝水前要洗手;運動后要洗手;吃水果前要洗手……每天每個幼兒在幼兒園洗手的次數最少也要6、7次。
三、研究目標和內容:
(一)研究目標:
通過課題的研究,讓幼兒主動去改變自身的不健康行為,讓幼兒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理解洗手的重要性與作用,提高幼兒對健康的認識水平,幫助幼兒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為,促進身心和諧健康發展。具體而言:
一是讓小四班幼兒知道為什么要洗手;
二是培養小四班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
三是讓小四班幼兒知道什么時候要洗手,初步形成主動洗手的意識。
(二)研究內容:
1、小四班幼兒主動洗手習慣的內涵研究。
2、小四班幼兒主動洗手習慣的現狀調查。
運用自編問卷進行調查,了解與把握小四班幼兒主動洗手習慣的基本情況。通過自編問卷結合家訪、教師座談等方式了解對小四班幼兒洗手主動性的認識及解決策略,為下一步研究打好基礎。
3、以積極的教育方式“引導”幼兒講衛生習慣的養成,如:跟蹤觀察、游戲練習、示范模仿、故事引導、榜樣激勵等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我園小班幼兒養成良好的主動洗手習慣。
4、如何將本課題研究深入到家庭教育中,使家長在研究過程中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方法,以身作則,形成家園教育的一致性,共同促進幼兒主動洗手習慣的形成。
四、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小四班全體幼兒。
(二)研究方法: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以文獻法、調查法、個案分析法等方法。
1、行動研究法:
圍繞研究目標展開教育實踐,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就幼兒的洗手主動性進行診斷,加以討論,擬訂計劃、行動、評價總結,在評價總結的基礎上再次展開診斷等一系列步驟,形成一個反饋循環的體系,使課題研究不斷處于動態的發展過程之中。
2、文獻法:
主要是通過中國期刊網和有關的著作對國內外前人的相關研究進行收集和整理,明確該研究的目標和大致內容。
3、調查法:
運用自編問卷進行調查,了解與把握我們小四班幼兒在家洗手主動性的情況。通過自編問卷結合家訪、教師座談等方式了解對小四班幼兒洗手主動性的認識及解決策略,為下一步研究打好基礎。
4、個案分析法:
選取教師在研究過程中的典型個案,對個案中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進行具體細致的剖析,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進而提出改進的方式方法,促進教師將教育觀念轉化為有效的教育行為,從而對促進小四班幼兒主動洗手行為進行科學有效的指導,促進幼兒的行為習慣良好發展。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一)準備階段:(2015年2月——2015年3月)
制定課題研究方案,確定課題組成員和班級,對國內外已有的相關研究進行歸納梳理,學習借鑒前人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明確本研究的目標和大致內容。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幼兒洗手習慣的現狀,并了解幼兒園和家長目前對幼兒進行洗手習慣培養采用的方法和措施。
(二)實施階段:(2015年4月——2015年10月)
按照研究方案組織實施。通過觀察、調查、訪談,真實、詳盡地記錄幼兒主動洗手的情況與事件。運用多種方法探索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洗手習慣培養的方法和措施。及時進行經驗的總結與交流,進行階段性總結。
(三)總結階段:(2015年11月)
總結經驗,交流研究學習心得。分析研究過程中積累的各種材料內容,形成《小班幼兒主動洗手習慣培養的研究》優秀案例。撰寫課題總結報告,確定課題研究成果的價值以及推廣的意義。
六、課題預期研究成果:
1、研究報告:《培養小班幼兒主動洗手習慣的行動研究》;
2、結合課題實施的教育活動方案設計集;
3、調查報告、實驗報告;
4、課題研究論文、個案觀察記錄。
七、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我所在的幼兒園先后承擔過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鹽城市“十一.五”規劃課題和大豐市“十一.五”、“十二.五”規劃課題的研究工作。研究的課題都已順利結題,并獲專家好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建立了較為健全的教科研管理網絡,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課題研究制度,能夠為我的課題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保證和幫助。我園配備了現代化的辦公設備,保證我能方便、快捷地搜集信息、了解最新教育動態。幼兒園訂閱、購買了相關的書籍與刊物,為我查閱文獻資料提供了物質保障。
八、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姓 名 | 專業技術職務 | 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
殷亞兵 | 小學高級教師 | 課題組組長,制定方案,具體實施 |
胡 燕 | 小學高級教師 | 課題組副組長,撰寫結題報告 |
陳素華 | 小學高級教師 | 課題組成員,撰寫階段性研究成果 |
程曉麗 | 幼兒園一級教師 | 課題組成員,搜集相關資料 |
董衛菊 | 幼兒園一級教師 | 課題組成員,整理資料 |
根據本課題的教育理念和科研過程,培養小四班幼兒良好的主動洗手習慣滲透到幼兒園教學和幼兒一日生活之中,從而確保課題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努力保證課題研究的時間:①保證課題研究人員的對外培訓、進修、學習時間。②保證課題人員的園內研討、交流、總結、工作布置等時間。
我們課題組有信心、有能力按時完成研究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