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關節炎 (osteoarthritis, OA),又稱退行性骨關節病,是 中老年人的常見病 、多發病。膝關節是OA最易好發的關節之一,以關節腫痛 、骨質增生及活動受限為臨床主要特征,其致殘率較高。筆者自2004年5月起運用正清風痛寧針片劑序貫療法治療膝OA 110 例,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10 例膝OA患者均來自我院骨科門診,其中男 23 例,女 87 例;年齡 40~73 歲,平均 54.4 歲;左膝 21 例,右膝 56 例,雙膝 33 例。
1.2 膝OA診斷標準
采用美國風濕病學會 1986 年推薦的膝OA診斷標準:
(1)膝關節痛在就診的前1個月內 (≥14天);
(2)膝關節活動有摩擦響聲;
(3)X線片示膝關節骨端邊緣有骨贅形成;
(4)膝關節周圍有腫脹;
(5)膝關節晨僵 ≤30 min;
(6)年齡≥40 歲。具備(1)、(3)或(1)、(2)、(4)、(5)、(6)即可診斷為膝OA。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且 1 月內未采用其他方式治療或服用其他藥物者。
1.4 排除標準
(1)關節間隙顯著狹窄或關節強直者;
(2)關節內有游離體或半月板損傷者;
(3)膝關節骨折、腫瘤、類風濕、痛風、結核及化膿性感染者;
(4)有嚴重的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及肝、腎功能不全者。
(5)有支氣管哮喘或對正清風痛寧過敏者。
采用序貫療法,給予正清風痛寧針劑 (湖南正清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膝關節腔內注射,隔日1 次,共 5 次,每次以正清風痛寧針劑 25mg + 利多卡因 2 ml 行膝關節腔內注射,第 2~5 次均為正清風痛寧針劑 50 mg + 利多卡因 2 ml行膝關節腔內注射,如關節腔積液,在每次注射前盡量抽盡關節液再注射。第 5 次注射結束后于次日開始口服正清風痛寧緩釋片(湖南正清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每次 3 片,每日 3 次,共服 2 月,治療結束后統計治療效果。
(1)休息痛指數:0=無痛;1=輕度疼痛,可忍受;2=中度疼痛,不影響睡眠;3=重度疼痛,難以忍受,影響睡眠。
(2)活動痛指數:0=活動時不痛;1=上下樓時痛;2=走平路時痛;3=因疼痛幾乎不能走路。
(3)關節壓痛指數:0=無壓痛;1=輕壓痛;2=中壓痛;3=回縮壓痛。
(4)關節腫脹指數:0=無腫脹;1=平骨標志;2=高出骨標志;3=關節周圍腫或積液征。
(5)關節活動度指數:0=活動度正常;1=活動度受限30%以下;2=活動度受限 30%~60%;3=活動度受限60%。
3.2 統計學處理
采用自身對照法進行配對統計,計算資料用(x±s)表示,差異比較用 t 檢驗。
3.3 治療結果
110 例膝OA患者用正清風痛寧針片劑序貫療法治療 2 月后 5 項指標均有明顯改善。(見表 1)
筆者采用正清風痛寧針和利多卡因關節腔內注射治療本病,利多卡因可快速阻斷對神經疼痛的刺激,同時正清風痛寧又發揮了抗炎鎮痛的作用,二者有機的相結合,可快速的消除膝OA的疼痛癥狀及炎癥反應。再口服正清風痛寧緩釋片,使藥物持久的發揮抗炎止痛作用。
正清風痛寧的副作用與其有很強的釋放組織胺的作用有關,觀察病例中大約 30% 的患者,有關節周圍出現瘙癢紅疹,無需特殊處理,約半小時后可自然消退。其中有1 例出現全身瘙癢紅疹,持續 1 天,經抗過敏治療后好轉。有1 例出現腹痛,測血壓,心率正常,觀察半小時后,自然緩解。
筆者體會有輕度瘙癢紅疹反應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的情況均較無瘙癢紅疹者要快。這可能是由于組織胺是一種致炎物質,正清風痛寧可能就是通過組織胺釋放來達到抗炎鎮痛、消腫、改善微循環的目的。
來源:冮相保,正清風痛寧針片劑序貫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110 例總結,中醫藥導報,2006年10月第12卷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