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疼痛找桑迪
桑迪醫生
一、 什么叫做腰痛病: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因椎間盤退變,髓核因纖維環破裂突出,壓迫或者刺激神經根與馬尾神經表現出腰腿痛,大小便失禁等一系列的綜合癥。
下面請看圖: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率很高 男性占1.9%~7.6%
女性占2.2%~5.0%
好發部位:
1、 腰4、腰5,骶間隙位占此病的發病率為90%~96%
2、 腰5,骶1占比著70%~75%
3、 腰4、5占比5%~22%
一、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怎么得的?
1、 腰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是基本發病因素。15歲青少年已發生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隨著年齡的增長,纖維環、髓核張力逐漸減少,下降等。退行性的椎間盤比無退行性的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比1/23。(換句話說就是自然要追本質下降)
2、 累積性損傷是促成椎間盤退行性變的因素,也是造成腰椎間盤破裂突出的誘因,約1/3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人發病時屬于積累性損傷所致。彎腰拾物時,椎間盤受力成倍增加,長期彎腰搬物也會較多導致椎間盤損傷(勞累所致)
3、妊娠期
4、 提醒過于肥胖或者瘦弱的人
5、 環境過于寒冷或者潮濕
三、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癥有哪些表現?
腰痛的主要表現:腰痛+腰骶痛
坐骨神經痛的主要表現:
●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側直到足跟或者足外側的疼痛,疼痛可以是刀割樣兒,燒灼樣,或者電擊樣疼痛。
●也有因為咳嗽、噴嚏、排便用力而加重,典型的患者可從臀前一直放射到足跟部。
●也有步行時隨著距離的增加而感到疼痛發作或者加劇被迫停下來的或者蹲下休息,癥狀減輕后再走(醫學上稱此為:間歇性跛行)此癥狀是因為壓迫的神經根缺氧所致。
●下肢麻木、感覺異樣、憋脹、夏至發沉。也有病人說下肢發涼的冷,這是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所致。
下肢無力肌肉攣縮或癱瘓的臨床表現:神經根受嚴重壓迫的病人,下肢無力,患肢站立不穩,走路時不能將足跟提起,甚至表現嚴重的足下垂,走路常因是足尖劃地而跌倒。
大小便功能障礙大小便失禁:馬尾神經損傷時腰椎間盤突出的嚴重并發癥。臨床表現:會陰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礙。
四、 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需要做哪些檢查?
骨密度、X線光片、肌電圖、B超、CT、椎管造影、核磁共振。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檢查項目
五、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
1、 在急性扭傷后,是否跛行。如走路時 一手扶腰或患側,下肢怕負重,而呈一跳一跳的步態,或是喜歡身體前傾,而臀部凸向一側的姿態。
2、 輕輕咳嗽一聲或數聲,腰痛是否加重。
3、 仰臥位休息后,疼痛仍不能緩解,可嘗試在左側臥位、彎腰屈髖、屈膝時疼痛癥狀是否緩解。
4、 仰臥位,自行或他人用手輕輕觸后腰部、腰椎正中及兩側,檢查是否有明顯的壓縮。
5、 仰臥位,然后坐起,觀察患者下肢是否可因疼痛而使膝關節屈曲。
6、 仰臥位,患側膝關節伸直,并將患肢抬高,觀察是否因疼痛而使其高度受到限制。
六、 為什么腰椎間盤突出癥容易復發
1、 腰椎間盤突出癥經過治療后,雖然癥狀基本消失,但許多病人髓核并未完全還納回去,指示壓迫神經根的程度有所緩解,或者是和神經根的粘連解除而已。
2、 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人病情雖已穩定后痊愈,但在短時間內,一但勞累或扭傷腰部可使髓核再次突出導致本病發病。
3、 在寒冷、潮濕季節未注意保暖,風寒濕邪侵襲人體的患病部位,加之勞累容易誘發本病的復發。
4、 術后的病人雖然該節段髓核已摘除,但手術后該節段上下的脊椎穩定性欠佳,故在手術節段上下兩節的椎間盤突出,而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復發。
七、 腰椎間盤突出癥應該采用什么樣的坐姿
正確的坐姿應該是上身挺直,收腹,下頜微收,雙下肢并攏,如有可能最好在雙腳下墊一踏腳或板凳,使膝關節略高于髖關節。如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則應在上述的姿勢的基礎上盡量將腰背緊貼并倚靠椅背,這樣腰骶部的肌肉不會太勞累。久坐之后也應該活動一下松弛下肢肌肉。另外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不宜坐低于20厘米的矮凳,應該坐有靠背的椅子,因為這樣可以承擔軀體的部分重量,使腰背部處于相對松弛狀態,減少腰背勞損的機會。
八、 腰椎不好是選軟床還是硬床
現代人工作節律加快,精神較為緊張,脊椎承受的壓力也相對增大,如果不注意保養就容易發生病變。對脊椎的保養主要是晚上睡眠時藥選擇合適的床墊,一定要軟硬適中才能保證健康的睡眠,才能保護我們的脊椎,有的人認為床墊越軟越好,其實太軟會使脊椎呈彎曲狀態,時間長了肯定要出問題。太硬的床墊同樣不好,人的臀部根部要厚一些,床墊如果沒有一點彈性,人在平臥和側臥的時候,要不就一直是懸空的,處于一種緊張的狀態,得不到良好的休息,也容易引發脊椎的病變。
九、 臥床休息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怎么下床
患者仰臥位下床時,先將身體小心的向內健側側臥,即健側在下,兩側膝關節取半屈曲位,用位于上方的手抵住床板,同時用下方的肘關節將半屈的上身支起,以這兩個支點用力,患者會較容易坐起,然后再用手撐起床板用臂力使身體離床。用上述方法可使軀干整體移動。從而減少腰部屈曲,側屈、側轉等動作,不致引起腰部疼痛或不適。
十、 佩戴腰圍的注意事項
我們先說說佩戴腰圍的好處
佩戴腰圍的主要目的是制動,就是限制腰部的活動,特別是協助腰肌限制一些不必要的前屈動作,以保證損傷的腰椎間盤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特別是急性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佩戴腰圍后,減少了腰部的活動,其起到加強保護的作用,合理的使用腰圍,還可以減輕腰背肌肉勞損,在松弛的姿勢下,減輕腰椎周圍韌帶負擔,在一定的程度上緩解和改善間隙內的壓力。
經過臥床休息和牽引后的患者開始下床時,每次時間較短,運動量較少,運動范圍也不易太大,這時,佩戴腰圍可使腰椎曲線保持良好的狀態,對加強療效很有好處。
腰椎間盤突出癥及其他腰部疾患的病人,在佩戴腰圍的注意事項:
1、 腰圍的規格要與自身腰的長度,周徑相適應,其上緣須達胸下下緣至臀裂。腰圍后側不易過分前凸,不要使用過窄的腰圍,以免腰椎過度前凸,也不要使用果斷的腰圍,以免腹部過緊,一般可先試戴半個小時,以不產生不適應感為宜。
2、 佩戴腰圍可根據病情掌握時間,在腰部癥狀較重時,應經常戴用,不要隨時取下,病情較輕的患者,可以外出時,特別是要較長時間站立或者一個姿勢坐著時戴上腰圍,在睡眠及休息時再取下,在癥狀逐漸消退、體征逐漸變成陰性后,應去掉腰圍,開始逐漸恢復腰的正常生活,一般整個使用時間以4-6周為宜。
3、 佩戴腰圍以后應注意腰部活動,由于腰圍僅限制了屈曲等方面的活動。而不能減少重力,所以戴上腰圍仍要注意避免腰部過度活動。一般以完成日常生活、工作為度,對于手術后,嚴重腰椎骨折、脫位等患者,腰部活動要按醫囑進行,接觸腰圍也應該醫生同意。
4、 在使用腰圍期間,還應在醫生指導下,逐漸增加腰背肌鍛煉,以防止和減輕腰肌的萎縮。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醫飲食食療方法
中醫中將腰椎間盤突出癥分為四型;
氣滯血瘀型 寒濕阻絡型 腎精虛損型 氣血虧虛型
下面我們根據不同分類,來說說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食療方:
氣滯血瘀
1、 川芎煮雞蛋:
組方:雞蛋兩個,加水300毫升,黃酒過量。
制法:鍋置火上,加水300毫升,放入雞蛋、川芎同煮。雞蛋熟后取下來殼,重復湯鍋內,要用文火煮5分鐘酌加黃酒過量。起鍋。
用法:吃蛋飲湯。日服一劑,聽說氣滯血瘀的癥狀有哪些。5劑為一療程,每天行徑前3天首先服。
2、 黑豆紅花飲:
組方:黑豆30克,紅花6克,紅糖30克。
制法:將黑豆揀去雜質。洗凈。把黑豆、紅花放入鍋內,加清水過量,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煮,至黑豆熟爛,除去黑豆、紅花留汁,加紅糖攪勻即成。
用法:每日服兩次,每次服一杯(約10~20毫升)。
1、 桃仁桂魚
組方:桃仁6克,澤瀉10克,桂魚100克。
制法:桂魚去鱗、腮、內臟,與桃仁、澤瀉、蔥、姜等佐料,一同燉熟。
功效:活血化瘀,除濕通竅。
血瘀體質的人,最常用的一個藥膳,就是山楂紅糖湯。用山楂10枚,沖洗干凈,去核打碎,放入鍋中,加清水煮約20分鐘,調以紅糖進食,可以活血散瘀。
2、 黑豆川芎粥
也比較適合血瘀體質的人,做法為用川芎10克紗布包裹,和黑豆26克、糯米50克一起水煎煮熟,加適量紅糖。分次溫服,可活血祛瘀,行氣化痛。血瘀體質偏于氣滯血瘀的最適合。
5、 丹參泡黃酒:
丹參50克,黃酒800毫升
把丹參放入黃酒中,浸泡20天左右,即可飲用。
月經來前飲用,早晚各1次,每次飲用15毫升。
濕熱痹阻
【小麥】性味甘涼。是北方人的傳統主食。小麥粥可清熱、除煩、生津。止渴、養心斂汗;小麥做成面食可補心氣、養肝血、益脾胃、曾氣力、強筋骨而和五臟。
【小米】性味甘咸微寒。有補中益氣、健脾補腎、除煩利尿功效。素體瘦弱、病傷初愈者或婦人產后,尤宜食用。小米煮粥,待幾沸之后,上面浮一層膏油、即為米油,性味甘平、益氣滋陰,營養豐富。
【玉米】香港習稱栗米。性味甘平、補中健胃。除濕利尿。可蒸煮,亦可作面食。碾細煮粥可做病后體虛的調養品。還可做中老年之保健食品。玉米煎湯,可健胃和中、除濕利尿。用于脾胃不健、飲食減少或泄瀉等。
【苡米】又稱薏苡仁
性味甘淡微寒。有健脾滲濕,和中緩急,清熱排膿功效。苡米煮粥,可補脾和胃,利濕止瀉,防治大便溏泄、心煩口渴、水濕腫滿等。苡米炒食,可用于脾虛挾濕之泄瀉。生苡米煎水服用,則偏于清利濕熱、消腫。苡米釀酒,則可輔助祛風除濕而利關節。
【赤小豆】性味甘平。赤小豆煮粥食用,有健脾利濕、活血解毒功效。
【芥菜】性味辛溫。可健脾暖胃,以助消化,亦有祛痰利氣、散寒解表作用。可用于胃寒食少、寒痰咳嗽、以及緩解外感風寒。
【菠菜】性味甘涼。能清利腸胃、生津止渴、養肝明目
【蘿卜】性味甘涼。能清熱生津,化痰止咳,及幫助消化,尤其是因吃面食導致的食滯,可以起到消食化滯之效。而胡蘿卜則性味甘平,偏于潤肺生津及養肝明目。
【絲瓜】性味甘涼。能清熱化痰,涼血解毒。特別適用于全身熱煩渴,肺熱咳嗽。
【蘋果】性味甘平,有健脾開胃消食、潤肺化痰止嗽之效,蘋果皮亦有止瀉作用。有肺燥咳嗽者可輔以冰糖燉服。
【雪梨】性味甘微酸寒。有清熱生津,潤肺化痰止咳之效。可緩解肺燥干咳。
【荸薺】又稱馬蹄。性味甘寒。能清肺胃熱、化痰利咽、生津止渴、消除心煩、通利小便。肺熱咳嗽、心煩口渴者食之尤宜。
氣血虧虛
歸參燉雞
原料:烏骨雞一只1500克,當歸25克,姜塊20克,蔥頭20克,醪糟汁100克,黨參40克,精鹽4克。
制作:將雞宰殺后,去毛、腳爪,入清水浸泡30分鐘后,入開水中焯去血腥味。當歸、黨參用溫水洗凈,切成薄片。姜、蔥洗凈。黨參、當歸裝入雞腹內。放入砂鍋中,加清水2500克。砂鍋置旺火上燒開,撇去血泡,改用小火慢燉,調入姜、蔥、醪糟汁燉至熟透,揀去姜、蔥,加入精鹽、味精、調好味即可。
用法:喝湯吃肉,常食。
功效:益氣補血。適用于久病體衰,氣血不足者。
文章僅供參考,不作為臨床依據,如有不當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