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醫療人工智能發展迅猛,全年有超過28家創業公司獲得融資,總額超17億人民幣。擁有強大人工智能人才和技術儲備的傳統的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布局醫療人工智能。
騰訊發布覓影產品,入選人工智能“國家隊”后,醫療事業風風火火。
阿里云發布了ET醫療大腦,依靠云計算和AI技術的優勢,在數據處理、智能醫學影像、語音識別等領域都有所突破。
百度喊出了“All In AI”的口號,但是百度早已裁撤了醫療事業部,全力押注自動駕駛,在醫療AI圈百度鮮有發聲。
科大訊飛趕上人工智能的風口,市值已過千億。公司在醫療領域走得很扎實,與安徽省立醫院合作共建了全國第一家智慧醫院,與清華大學研發了通過醫考筆試測試的機器人。
除了智能語音技術之外,訊飛醫療還推出了影像輔助診斷系統、智醫助理,在行業內極具競爭力。
京東看似與醫療AI毫不沾邊,但是它通過入股科大智能,加強了在科技醫療領域的布局。
騰訊覓影作為“互聯網+智慧醫療”一部分進入醫院
在動脈網的文章《騰訊覓影搶占醫療AI市場的雄心已現,合作醫療機構近百家,行業競爭整合正在加速》一文中提到,騰訊覓影發布不到半年的時間,合作的醫療機構已經接近百家。
這背后的原因除了醫療AI技術和產品本身的優勢以外,入選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名單、擁有微信醫保支付、商業保險、微信在線醫事咨詢等完整的醫療服務能力也是其快速擴張的原因。
騰訊覓影如同微信醫保支付等服務產品一樣,作為騰訊“互聯網+智慧醫療”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很多時候是伴隨“互聯網+智慧醫療”產品線一同進入醫院。
另外,騰訊覓影的多位高管曾在不同的場合強調,騰訊覓影目前的產品業務是進行疾病的篩查工作,為醫生提供更多的決策信息。
按照新修訂《醫療器械分類目錄》,人工智能產品如果僅做出決策信息不給出診斷結果,僅需申報二類器械認證,這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進入醫院的門檻。
阿里重視基礎技術、數據和人才,為行業提供開放平臺
與騰訊覓影大面積落地醫院的發展思路不同,動脈網記者幾乎沒有找到阿里云ET醫療大腦落地醫院的信息。
阿里云醫療事業部總經理唐超曾表示:“阿里云在醫療健康行業人工智能熱潮下的思考,是我們更需要重視基礎設施和人才這兩件事情。”
因此,阿里云舉辦了天池大賽,已涉及全球73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0萬名開發者、覆蓋2763所科研院校,為阿里儲備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在基礎設施方面,阿里云構建了ET醫療大腦開放平臺,與生態合作伙伴一起致力于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場景化落地。
阿里云希望為開發者和企業提供整個模型從訓練到發布的基礎支撐。讓所有的開發者和企業都能夠快速、低成本地發布自己的模型。并通過開放平臺,找到真正的業務落地場景。
阿里還有一個明顯的優勢是數據。
作為國內領先的云計算公司,阿里云旗下的醫療信息化平臺中沉淀了大量的過往數據,包括醫療服務臨床、檢驗、體檢等數據。阿里云希望能夠幫助醫院能在一個統一的平臺上實現數據統一的“存通用”,這些數據更是醫療AI產品研發基石。
唐超也曾表示,阿里做的是連接。互聯網的發展讓人與人的聯系變得成熟。但人和機器的連接,機器和機器的連接還尚處初級階段。人機的連接,阿里希望提供核心統一的連接能力。整個行業生態合作伙伴的連接,也是阿里云作為技術賦能平臺重要的作用。
從阿里云提供的服務可以看出,為開發者和企業提供整個模型從訓練到發布的基礎支撐是重要的服務內容。
訊飛醫療:三大產品+一個平臺
如果比較公司的整體實力,科大訊飛與騰訊、阿里還有較大差距。但是在醫療人工智能領域,訊飛擁有與騰訊和阿里媲美的實力。
訊飛醫療的AI類產品主要有三個:語音電子病歷產品、影像輔助診斷系統、智醫助理。
利用人工智能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技術,結合專業級的定向麥克風,語音電子病歷產品識別準確性、降噪水平、續航能力都滿足醫生的要求。
訊飛醫療的負責人陶曉東過去曾在飛利浦醫療放射解決方案擔任首席架構師,長期從事醫學影像的研究,他的加入使訊飛在醫療影像領域取得了飛速地發展。目前其影像產品已經在臨床進行驗證。
2017年,科大訊飛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發了“智醫助理”通過了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綜合筆試評測。這奠定了訊飛在輔助診斷機器人方面的地位。如果“智醫助理”像機器人索菲亞那樣獲得公民身份,參加并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那樣是不是就是一名真正的醫生呢?
基于這三款產品,科大訊飛打造了人工智能輔助診療平臺,為大醫院、基層醫院、體檢機構和基層醫療機構提供人工智能輔助診療。
另外,訊飛也在和醫療機構共建智慧醫院。2017年8月20日,科大訊飛與安徽省立醫院宣布建立全國第一家智慧醫院。智慧醫院包含了智慧就醫、智慧診療、智慧管理三個部分。
服務內容包括互聯網掛號、預約、導診、輔助診療、院內管理等。
相比于騰訊和阿里,訊飛醫療的醫療AI產品在醫療里打磨時間較長,涉及的病種除了肺部疾病之外,還包括乳腺癌、阿爾茲海默癥等。另外,訊飛醫療在基因領域也投入很多精力。
百度在醫療領域逐漸銷聲匿跡
2017年,百度醫療事業部裁撤,并永久關閉“百度醫生”,這標志著百度暫時退出了移動醫療。但是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百度醫療大腦卻依舊在發揮作用。
作為百度大腦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百度醫療大腦通過海量醫療數據、專業文獻的采集與分析進行人工智能化的產品設計,模擬醫生問診流程,與用戶進行交流。
依據用戶的癥狀,反復驗證并給出最終建議。在過程中可以收集、匯總、分類、整理病人的癥狀描述,提醒醫生更多可能性,輔助基層醫生完成問診。
2017年4月,百度醫療大腦宣布與國內社區醫療服務領導者社區580合作,將人工智能賦能醫療社區,并上線“美樂醫”為用戶帶來24小時醫療咨詢服務。此次百度醫療大腦與社區580的簽約合作,將為分級醫療注入人工智能的“技術大腦”。
至此以后,百度基本在提供技術服務了。后續是否會有百度系的醫療人工智能產品發布,目前尚不明確。
定位各有不同,服務總有相似
由于百度沒有醫療人工智能產品,我們僅就騰訊、阿里和訊飛的產品進行了對比。
它們都擁有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語音識別等技術方面有很深的積累,應用到醫學領域以后,各自的發展路徑卻不相同。
雖然三家公司都研發出了具體的醫療人工智能產品,但是發展到現在,騰訊和訊飛醫療通過和醫院共建“智慧醫院”的形式落地自家產品,阿里云主要向創業公司提供技術平臺。而其他的創業公司大多是以單個產品切入醫院的具體科室。
服務內容的不同,所以接觸的對象也不同。
訊飛醫療和騰訊一般接觸醫院的院長或衛計委。阿里主要接觸的是創業者,(阿里的智能影像產品和智能語音產品同樣接觸醫院),其他創業公司則是接觸科室主任或者學科帶頭人。
在落地醫院方面,騰訊和訊飛醫療有一定的優勢。
目前來看,在行業尚無衡量標準的前提下,騰訊和訊飛醫療似乎更容易落地。但是相似服務之間的競爭也在所難免,需要比拼渠道和產品質量。
阿里走著不同的道路,專心培養人才,研發技術,發揮其平臺優勢,最終服務于企業。
文|王曉行
微信|wxh-666-666
添加時請注明:姓名-公司-職位
后臺發送關鍵詞即可獲得相關好文
網站、公眾號等轉載請聯系授權
近期推薦
★ 基層醫療產業發展現狀數據報告:占比4%的衛生院創造52%的醫療收入
★ CES 2018數字健康的話題焦點:睡眠健康、區塊鏈、數據共享、服務收費方式
★ Oracle、亞馬遜相繼殺入,盤點2017年醫療云計算的十大新戰場
2018年J.P摩根大會
★ 2018年J.P摩根大會透露的12個大趨勢:資金回流藥物研發、企業追求智慧型增長
★ 2018年J.P摩根大會,強生、美敦力、雅培、禮來、輝瑞、Illumina的干貨分享
聲明: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現的采訪數據均由受訪者提供并確認。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