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篇文章,我們將年報的內容和結構做了梳理,總結出茅臺的核心商業邏輯,構建了影響業績變動的量價模型,并對第十一節財務報告的內容和結構做了簡單說明;
有了前面的鋪墊,接下來,我們進入財務分析環節;
首先,財務報告的目的為了記錄和描述公司的經濟活動,那么財務分析的目的是通過分析還原企業的經濟活動,并結合非財務信息和行業趨勢判斷企業的價值和風險;
很多人說,由于會計準則的局限性,加上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財務數據失真,很多數據都是假的,財務分析沒有意義;
目前確實存在很多上市公司數據失真且財務造假的行為,但絕大多數財務造假,在報表上都會有異常信息,只要有耐心,基本都可以通過財務分析識別出來;且目前沒有其他任何資料比財務報表更能反映企業的經濟狀況;
因此,我們將財務分析分為三個維度:
識別真假、判斷優劣、預測未來
識別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邏輯?
財務報表分為兩個體系,一個是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體系,另一個是相對獨立的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現金流量表體系。
資產負債表描述企業的家底,反映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情況;
利潤表記錄企業經營成果的形成過程,與資產負債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現金流量表反映企業三種經濟活動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流入流出情況;
企業出售商品:確認收入,利潤表的營業收入增加,資產負債表的貨幣資金或應收賬款增加,結轉成本,即存貨減少,營業成本增加;對應著現金流量表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增加;
企業對外投資:貨幣資金減少,形成交易性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商譽等投資性資產;對內投資,形成在建工程、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對應著現金流量表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出增加;
企業對外融資:貨幣資金增加,形成短期借款、長期借款、應付債券等債務融資或股權融資。他們共同構成了企業的籌資活動;對應著現金流量表籌資活動的現金流入增加;
財務造假絕大多數是以虛增利潤為目標,則必然會導致企業資產的虛增,所以資產質量的分析是判斷企業財務舞弊的關鍵因素。
我們知道,企業如果虛增利潤,必然會通過未分配利潤項目結轉至資產負債表,從而導致資產虛增或虛減負債。同時現金流量表也會有異常信息;
大部分舞弊案例,都是通過虛增資產的方式實現,因此我們將虛增資產的方式,簡單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虛增應收賬款
這類方式簡單粗暴,比較容易識別,是比較初級的造假方式。
應收賬款不會產生經營性現金流,因此通過應收增速與營收增速的比較、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營業收入,經營現金流凈額/凈利潤的數值等方式,均可以發現是否異常。結合企業經營活動,如果沒有合理解釋,往往會存在造假的可能。
第二階段:虛增貨幣資金
虛增應收賬款比較容易引起監管層和大眾注意,因此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各種手段偽造完整的交易過程,并進行打款,形成對應的現金流,在經營現金流上不會有異常信息;
很多人認為貨幣資金比較容易核查,不容易造假,但是眾多案例告訴我們,通過私刻銀行印章,偽造銀行流水、回單、虛假回函、假網銀,假銀行網點等方式偽造貨幣資金屢見不鮮??档眯赂遣捎谩百Y金歸集”的“現代化手段”將貨幣資金造假手段推向高潮。
貨幣資金造假成本低,見效快,往往會通過關聯方或者虛構交易完成造假行為,目前財務報告對供應商和客戶信息的披露越來越少,增加了識別難度,但通過一些邏輯關系還是可以發現很多蛛絲馬跡。
一方面虛增的貨幣資金無法產生正常的利息收入,通過計算利息收入和貨幣資金的匹配性可以發現異常;
另一方面虛增貨幣資金的企業往往會存在存貸雙高的異常現象,需要引起我們警覺。
關于康得新的“資金歸集”造假方式和貨幣資金的舞弊識別我們之前寫過兩篇文章,可點擊下方鏈接查看:
第三階段:虛增貨幣資金,然后轉換成其他資產
虛增貨幣資金本身就是一顆大雷,時間久了,難免會出問題,因此很多企業會將貨幣資金轉為其他資產;
主要方式有:
1、轉為預付款項、其他應收款
其他應收款金額不應過大,大股東占用資金往往長期掛賬其他應付款項目,所以如果該項目金額較大且變動幅度較大,可通過報表附注查找原因,如沒有合理解釋,則需要引起我們重視。
2、轉為存貨
虛增存貨是財務造假的重災區。如藍田股份、銀廣夏、綠大地、萬福生科、獐子島、爾康制藥等等。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眾多,分布廣泛、存貨不易核查等特點,虛增存貨,然后通過一次性“洗大澡”或者通過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慢慢消化。其中最著名的獐子島更是將此手法玩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甚至想利用存貨不易核查且取證難的特點要與證監會對簿公堂;獐子島不僅馴服了一群好扇貝,更是將“誰主張,誰舉證”的法律要義爛熟于胸!看來這年頭沒有點文化,是真不行!
3、虛增在建工程、固定資產
由于在建工程有一定工期,資金投入大且不易核查,轉固后可以通過折舊不斷消化虛增部分,不容易引起注意。往往成為重資產企業財務造假的方式。發現在建工程多年未竣工,且資金投入與工程進度異常,往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4、通過股權投資或并購
很多上市公司通過對外投資、并購的方式,將資金移除體外,同時合并報表還能大幅增加利潤,成為前幾年炒作股價的慣用手法;此類方式往往形成大量商譽,成為隱形炸彈;
通過梳理,你會發現,只要造假任何資產都存在虛增的可能。同樣,只要虛增就會有異常信息,如用電量、運輸費用與產品銷量的匹配性、產能與銷量的匹配性、人均創收創利與企業地位的匹配性等等;
造假手段五花八門,但只要遵循一點:財務數據的異常信息,違背正常的商業邏輯且沒有合理的解釋,就可以識別絕大多數財務造假行為。
之所以,先闡述財務造假的識別邏輯,是想告訴大家,識別財務造假是財務分析的主要目標之一,財務分析要建立在充分理解商業邏輯的基礎之上,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指標羅列。
下篇,我們將系統的梳理財務分析的邏輯、方法,敬請期待!
尋找真正熱愛研究的你……
我們準備用一年時間,每1-2周完成一家上市公司的深度研究,每2-3個月完成一個行業的覆蓋,并在過程中總結和完善公司的商業分析、財務分析、舞弊識別、估值建模等投研技術,形成對重點行業和個股的覆蓋;從而搭建一個較為系統的投研體系;
并將研究過程分為,投研技術和案例研究兩個階段:(目前處于投研技術梳理階段;)
這是一個工作量巨大且短期內沒有收益的“苦活、累活”,但經過一年高強度的“集訓”,對我們投研能力和認知能力的提升會有極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