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注重高質量發展的“十四五”期間,數字經濟無疑將是區域發展的新引擎。通過對數字經濟時代四大變革(人群、消費、經營、產業鏈)的剖析,我們看到了數字經濟新三線建設的浪潮,暨數字賦能鏈接都市與鄉村,由此我們提出了地區數字賦能戰略推進的基本要點——以“鏈接經營”為中心,做好“產業路由器”與“場景經營”兩個基本點,緊抓電商直播基地、數字雙創基地、產業數字化平臺、數字人才社區四大基地建設。希望對地區的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思路。
NO.1 背景
數字經濟,“十四五”新引擎
一、顛覆性科技創新排浪式涌現
當前,以數字科技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在一些數字科技不斷成熟、產業不斷轉化的同時,不斷有新的顛覆性科技創新涌現出來,展現出催生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的巨大潛力。
顛覆性的數字科技及其帶動的商業模式升級和產業業態創新不但會在中短期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經濟增長,而且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持續深入推進,還會形成代表更長期發展方向的未來產業。科技發展的方向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后發國家和地區與先發國家和地區基本處于相同的起跑線上,這就為后來者帶來“換道超車”的機遇,不斷會有初創企業誕生并迅速成長為行業巨頭。
二、數字技術賦能產業能力增強
從數字經濟的賦能對象來看,與產業端的應用相比,消費端的市場規模大、容錯能力強、專業知識要求低,因此互聯網早期階段的應用主要面向消費領域,如電子郵件、即時通信、電商等。2008年之后的新一輪互聯網熱潮,也主要集中于傳統互聯網業務的移動化以及面向消費者的共享經濟、O2O、短視頻、直播等領域。與此同時,產業領域應用的數字技術長期以工業軟件、自動控制等信息化技術為主,發展速度、規模比較有限,大多數數字經濟巨頭也多出自于消費領域。
當前,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完善,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具備了條件。
首先,傳感器、機器人、數控機床等傳統技術更加智能化、精準化,且成本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具備了替代人工和大規模應用的經濟基礎。
其次,在消費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更加成熟,逐步能夠滿足產業特別是工業生產活動高度精準性的要求。
最后,隨著日益廣泛的連接的建立與企業的跨界發展,消費領域的數據逐步與產業界數據打通,實現跨產業互聯和從產品研發設計到用戶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循環。隨著消費互聯網數字紅利和流量增量的耗盡,產業互聯網將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藍海。
三、數字經濟,成為十四五時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央在《十四五建議》中提出“要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在這種背景下,數字經濟的產業賦能作用不斷加強,將成為“十四五”期間,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最重要的“新引擎”。
NO.2 剖析
數字經濟時代的四大變革——
人群變革、消費變革、經營變革、產業鏈變革
一、數字經濟的社會基礎變革:網絡聚集&網狀人群
數字化時代,當人群開始向數字空間聚集的時候,人類文明必將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階段。首先,可以看到,隨著網絡深入到每個人的日常行為之中,人類突破了物理空間的限制,轉而可以在數字空間中聚集在一起。也就是說,人類的聚集從物理空間聚集走向了虛擬網絡空間聚集。隨著這個聚集規模的不斷擴大、影響深度不斷加深,人群形成了一種新的聚集形態——虛擬社會。其次,在工業社會,由于工業分工的加劇,人群逐漸演化出一種職能化、層級化的樹狀結構。而隨著社交網絡的出現,進一步推動人與人之間形成了新的網狀結構。
在新的網狀結構下,隨著網絡人群的不斷擴大,人類社會結構也開始不斷演化,表現出兩個效應——六度效應&擠出效應。
所謂六度效應,即網絡如果足夠大,從一點出發,通過信息鏈接,我們就可以覆蓋到網絡上的所有人。而擠出效應是指網上人群都有自己的社會網絡,而每一個結點更傾向于相信自己臨近的結點,于是來自于網絡外部的聲音對這個結點的的影響力變弱,這種擠出了外部信息影響的效應稱作擠出效應。
二、數字經濟的消費形態變革:數字消費的四大特征
伴隨著人群從物理空間聚集轉向網絡空間聚集,網狀人群的消費模式,與工業時代相比,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傳統工業時代的消費和現階段的互聯網消費不同,數字消費更強調人群網絡的屬性,具有如下四大特征:
從功能型消費到數據型消費
從一次性消費到持續性消費
從單一產品消費到聯網型消費
從個體消費到社群消費
在這種新的數字消費理念推動下,數字消費的領域最初集中在游戲玩家對游戲道具的購買上。如今,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這種消費模式開始逐漸擴大到各種社區,隨后并進一步擴大到各種實體商品之中,漸漸形成了一種新的消費市場。
三、數字經濟的企業經營變革:兩個市場&鏈接經營
顯然,在數字網狀人群結構和數字消費市場的雙重推動下,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需要兼顧實體和虛擬兩個維度的市場,一方面在實體市場上延續并創造新的實體消費,另一方面要在虛擬層面釋放大量的數字消費。
在上述兼顧實體和虛擬的二維市場中,因為在虛擬空間中每一個參與者的平等性,從而能最大限度調動每一個參與者的潛力,讓每一個參與者都能為社區貢獻價值,并在貢獻價值中來實現每一個參與者自身更大的價值。另一方面,因為社區中建立了大量鏈接,進一步形成了基于這些海量鏈接的新的價值創造模式。如果說工業經濟及之前的時代主要服務于實體市場,通過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來解決人類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問題,并借此創造了巨大的價值的話,數字經濟時代,人類創造更為巨大的財富,其所依賴的是超越自然資源的大量因資源鏈接所產生的巨量數字消費。也就是說,在數字經濟時代,企業需要利用各種新技術開發可能存在于自己周圍的大量鏈接,并基于這些鏈接建立一種新的盈利模式。我將這種開發利用“鏈接”資源進行經營的方式,稱之為“鏈接經營”。這種方式是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基礎,也是走向數字化的必由之路。
四、數字經濟的產業價值鏈變革:共創價值外部化特征越來越明顯
從產業價值鏈的角度來看,在數字經濟時代,伴隨著企業的研發設計、生產加工、經營管理以及銷售服務等業務流程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產業價值鏈變革的步伐也越來越快。就產業價值鏈而言,隨著產業互聯網和數字化轉型的深入發展,企業價值創造的主要來源將由企業內部越來越多的轉移到外部,從制造領域逐步轉移到消費領域和上下游企業協同創造價值上。也就是說,產業鏈共創價值的外部化特征會越來越明顯。
如果價值鏈共創價值的外部化越高,客戶就越愿意配合產業鏈的供應商協同創造價值,客戶對產業價值鏈的協同管控和云服務就會形成信賴(碰到問題時首先想到)或依賴(離不開、頻繁使用,從產業價值鏈協同管控中分享了利益)。這會推動產業價值鏈協同管控方式和價值鏈共享利益機制發生變革。從中微觀層面看,如海爾、美的等龍頭企業主導進行了各自的產業互聯網建設,但更多是以龍頭企業的業務做有限的集成和拓展,各節點企業的大數據和制造能力等資源對整條產業鏈的開發程度普遍不高。如何通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將產業鏈節點企業的各業務流程(如科研、營銷、采購、制造、財務、人力等)進行協同管控,從而為產業價值鏈增創價值。從宏觀層面上看,產業互聯網生態建設如何進行有效的頂層設計,實現全社會各行業、各領域資源的協同管控,是今后發展的重心。
NO.3 洞察
數字經濟的新三線建設:數字賦能鏈接都市與鄉村
一、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
從區域經濟發展視角來看,雖然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快、數字經濟總量大,廣義的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36.2%,但數字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非常突出。從地域分布來看,我國數字企業主要集中于一二線大城市,未來數字經濟的持續高增長可能會進一步拉大地區間的經濟差距。從消費者使用情況看,我國數字經濟的用戶主要集中于城市地區,農村地區、老年人的智能終端普及率和互聯網服務的使用率比較低,數字服務的快速擴散可能會形成人群之間新的數字鴻溝。
二、“產業場景+數字能力”,數字經濟相互賦能的“兩端”
從數字經濟的全價值鏈經營角度來看,集中于一二線城市的數字化能力端(ABCD技術集群)和分布于三四線城市及鄉村地區的眾多亟待數字化的產業應用場景端,是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兩端。如何打通兩端之間的鏈接,并能讓其相互賦能、良性互動,是從根本上解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的重要方面。
三、數字賦能,打通都市服務經濟與鄉村產業振興的超級通路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所謂數字賦能問題,通俗來講,就是如將“天線”——都市區的超級數字能力(ABCD技術集群)與“地線”——市縣域及鄉村地區的多元豐富產業應用場景,實現對接的問題。
要解決數字賦能問題,就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數字產業化。就是如何推動數字經濟實現產業化;另一方面是產業數字化。就是如何讓數字經濟融入到傳統的實體產業中去。只有將“天線”和“地線”對接起來,打通了都市數字服務經濟和鄉村產業數字化振興,才能真正解決數字經濟發展的持續性動力問題。
基于以上分析,我判斷,一場以數字經濟為主導的新三線建設,將會很快到來。對于一二線城市的數字技術企業來講,到鄉村去、到產業中去、到廣大人民群眾中去,就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NO.4策略
一個地區實現數字賦能的主要策略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四大基地”——以“鏈接經營”為中心,做好“產業路由器”與“場景經營”兩個基本點,緊抓電商直播基地、數字雙創基地、產業數字化平臺、數字人才社區四大基地建設。
對一個地區尤其是數字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而言,如何才能實現數字賦能,通過數字經濟的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呢?結合近幾年的咨詢體會,我認為,一個地區要實現數字賦能和數字經濟的發展,其策略可以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四大基地建設”:
一、堅持一個中心:以“鏈接經營”為中心
數字經濟的經營核心與關鍵在于經營鏈接價值。具體來講,從產業發展上,要變“產業承接”為“產業對接”,搭建以優勢產業鏈環節為核心的產業生態,以此為基礎,向上鏈接技術、研發和創新資源;向下鏈接產業場景、消費場景、生活場景等。通過鏈接經營,創造豐富的衍生價值。
二、兩個基本點:“產業路由器”&“產業應用場景”
數字經濟的激活要抓好兩端,一是技術研發端,一是市場應用端。
技術端的關鍵是通過“產業路由器”的創新經營,將都市區的數字經濟“創新大腦”和縣域及鄉村地區的“產業應用市場”相結合。“產業路由器”就是技術和市場對接的樞紐。
市場端的關鍵是抓好產業應用場景的梳理、整合,形成數字技術可落地、易落地、可持續的平臺及相應的體制和機制。
三、四大基地建設:電商直播基地、數字雙創基地、產業數字化平臺和人才社區
就數字經濟落地的載體建設而言,需要重點關注四大產業載體或者說是基地的建設。他們分別是市場端的電商直播基地、技術端的數字雙創基地、產業端的產業數字化應用平臺以及人力資源端的人才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