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里有一句經典臺詞:“如果你愛他,請送他去紐約,因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請送他去紐約,因為那里是地獄。”
中國中鐵董秘于騰群也說過一句話,“你如果愛他,讓他去做董秘;如果你恨他,也讓他去做董秘”。
作為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董事會秘書(簡稱“董秘”)由董事會聘任并對董事會負責,是上市公司與證券交易所之間的指定聯絡人。其對外負責公司信息披露、投資者關系管理;對內負責股權事務管理、公司治理、股權投資、籌備董事會和股東大會,保障公司規范化運作等事宜。
在外界眼中,董秘是個令人羨慕的高薪職位。那么,在業內業外眼中,董秘一職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反差?在光鮮亮麗的背后,董秘究竟有著怎樣不為人所熟知的職業壓力?
▍新證券法實施后,董秘日子不好過
5月30日晚間,中潛股份發布公告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時任三任董秘悉數被罰,三人合計罰款290萬元。其中,有兩名董秘僅分別在任8個月和4個月。
不止中潛股份,自去年以來,監管機構就對一批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上市公司和個人作出處罰,比如康美藥業、維維股份等。
新證券法2020年實施以后,對上市公司信批要求越來越高。從監管層態度看,董秘的勤勉盡責成了監管重點。
2020年5月,上交所同一天對中路股份、沃格光電時任董秘下發了監管關注決定。中路股份是因為信息披露事務具體負責人未能勤勉盡責,對公司未及時披露信息、短時間內前后信披不一致等違規行為負有責任。沃格光電則緣于時任董秘未在指定媒體發布可能影響股價的重要信息,并在E互動中回復投資者提問時不嚴謹,可能對投資者決策產生誤導。
上述兩家公司只是監管層嚴厲規范信息披露行為的一個縮影。由于董秘在上市公司擔任負責信息披露的角色,每當上市公司信披出現問題,董秘往往難辭其咎。而越是經營內控有問題的公司,信披出現問題的幾率也越大,董秘因此被“點名”的概率也大大提升。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超過276位董秘受到監管處罰,以當年底A股3758家上市公司共3759位董秘計算,超過7%的董秘受到處罰。
▍風險高未必拿高薪,董秘薪酬差距巨大
責任大、風險高,但并不意味著一定會拿高薪。盡管職責相同,董秘之間的薪酬水平差距巨大,有人年薪千萬,有人卻不足10萬元。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20年A股上市公司董秘的平均薪酬達70萬元。而薪酬在平均值70萬元以上的董秘僅占32%。另外,有16.9%的董秘薪資在30萬元以下。
其中,A股上市公司董秘中,2020年薪酬最高的為中金公司董秘孫男,年薪高達千萬元。相比之下,有95名董秘待遇寒酸,年薪僅不足10萬元,其收入在一些大城市甚至處于平均工資線以下。
與一些董秘的低薪酬不相匹配的,是監管越來越嚴的大環境下,這一職位與日俱增的工作壓力。
“董秘主要負責三會運作、信批、與監管部門聯絡、媒介公關、投資者關系等,但實際工作遠遠不止這些,各種瑣碎的事情較多。”一位財稅人士曾公開表示,不同公司董秘有職責區別,但很多公司董秘是由股東單位選定,也有一些中小企業的董秘,就是職業經理人,“做董秘的報酬高低、職責內容和工作壓力各不相同,但在注冊制和新證券法實施背景下,這一職位肩負責任正不斷放大。”
有上市公司董秘就表示,有時候公司公告特別集中且數量很多,稍不留意有些該發的公告就會漏發。在和投資者交流時,一個很隨意的回答,可能就會被人家抓住把柄。
除了日常工作,董秘在應對股價問題時也很頭痛。股價暴跌時,得對內回應老總和大股東的質疑,對外穩定投資者的情緒,壓力大到爆。
另外,健康原因也是值得重視的話題。近年來,因患病去世的董秘不在少數。2015年2月,亞盛集團董秘符繼軍因病去世時年僅37歲。據媒體報道,符繼軍熬夜太多,工作壓力大,只有很少的時間可以照顧自己。
▍長期不回復提問被投訴,不停牌遭“謾罵”
在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的提問,是董秘的一項重要工作。瀏覽深交所互動易平臺和上交e互動平臺不難發現,周末甚至節假日,董秘都在忙著回復投資者提問。或許只有在這時,他們才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面對投資者提問。
2019年7月,雙鷺藥業就曾受到深交所的問詢,原因是“投資者投訴公司不回答互動平臺提問”。此前,曾有投資者指責雙鷺藥業6月份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零回復。
對此,雙鷺藥業大喊“冤枉”:公司只是未回復“重復問題”,并非長期不回應投資者提問。而個別時間段回復間隔時間較長是因為主要責任人患病住院治療。
盡管如此,在深交所就上述投訴追問后,雙鷺藥業的態度積極了很多,深交所互動易首頁的投資者交流問題很快得到全部回復。
雙鷺藥業并非首家因“態度冷漠”遭投資者投訴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