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滸中最復雜的一戰
十大節度使征伐梁山,堪稱是水滸中最復雜的一戰:這既是一次“投名狀”之戰,同時也是一次“誘惑之戰”。
言稱是投名狀之戰,是站在 “十大節度使”角度來言,用《水滸傳》的原文說就是:舊日都是在綠林叢中出身,后來受了招安,直做到許大官職,都是精銳勇猛之人,非是一時建了些少功名。
也就是說,這十位跟梁山好漢一樣,之前都曾當過“匪寇”,這次高俅調他們來攻伐梁山,顯然就有了黑吃黑的投名狀味道了。對于高俅來言,也非常容易掌控,你們十大節度使敢不賣命?那就是通匪。
說是“誘惑之戰”,自然是對梁山好漢來言。梁山之上已經完成了梁山108將的排位,和相應的職位確定和調整,宋江的招安勢力,全面主導了梁山。
如今十位江湖前輩大佬提著板磚前來,個個都是高官,你若是招安勢力中的一員,你會不會羨慕嫉妒恨?所謂你能,我也能!
對于宋江來言,根本不需任何戰前動員,無論招安派,還是反招安派,都會鉚足勁去干——無非一個攢局,一個攪局罷了。
這就是十大節度使征伐梁山的所謂“意義”所在。站在水滸江湖的全局來分析,就注定了這一戰,必然看上去是激烈無比,但若深究一下,里面也必然暗藏玄機。
換句話說就是:這是一次過去(都是江湖好漢)、現在(有江湖好漢,有節度使)和未來(訴求招安),三位一體的碰撞。這種情況就若說沒有玄機,那才叫見鬼了呢!
比如,為啥梁山水軍大放異彩?因為阮氏三雄、李俊、張橫和張順,全是反招安派系的。
所以“李俊捉得劉夢龍,張橫捉得牛邦喜,欲待解上山寨,唯恐宋江又放了。兩個好漢自商量,把這二人就路邊結果了性命,割下首級送上山來。”(出自《水滸傳》)
還比如為啥梁山步軍,幾乎集體啞火了?就連宋江的心腹李逵都當了看客?因為魯智深和武松,這兩大步軍統領,也是反招安派系的。更要命的是,宋江能控制住水軍,卻無法控制梁山步軍。
若魯智深和武松參戰,真敢見一個殺一個,連高俅都包括在內,才不會管你宋江在打啥算盤,是啥感受。所以你若是宋江,你敢放魯智深、武松和沒腦子的李逵出來?還是讓他們當看客最保險!
那么梁山馬軍呢?從《水滸傳》中的表現來言,堪稱是復雜異常,因為梁山馬軍首領,大部分都跟官府有聯系。如梁山五虎將,都曾是大宋體制內的。梁山八彪,除了穆弘、史進外,其余也跟五虎將是一樣的情況。
這就使得梁山馬軍頭領,面對這十大節度使時都各懷心思。最明顯的就是梁山五虎將,林沖、呼延灼、董平都出戰單挑了,可關勝、秦明卻躲了起來,那么為何會如此呢?
二、為啥秦明要躲?
林沖單挑的是十大節度使得大哥,老將王煥。當時宋江譏笑王煥歲數大了,回家抱孫子是一把好手,就別在戰場上丟人現眼了。王煥氣得夠嗆,說不過你宋江,那就揍你!于是他就來抓宋江,結果林沖嗖一下子出戰了。
這里,出現了一個好玩的“場景再現”,還記得關勝那時嗎?宋江也是耍嘴皮子,并喊回了想跟關勝交戰的林沖。
結果他遭到了關勝的狠狠問候,而秦明則一個沒忍住就搶先出馬了。搞得林沖直呼秦明不講武德,明明我先翻了關勝的牌子,無奈下這才跟秦明二打一,大戰關勝。
再看如今,一貫喜歡身先士卒,以至于敢不講武德的秦明,咋就突然躲了,沒有再搶先出戰?莫非是因為他親愛的宋大哥,勝了嘴炮?才不是呢!因為秦明是梁山五虎將中,最沒底氣面對“舊人”的!
林沖是逼上梁山的,他最無負擔,能做到無欲則剛。呼延灼是抵抗最頑強的,從梁山一直打到了青州,這才無奈下投降。董平則是最年輕,也最不要體面的,為了搶媳婦,不但很快投降,還來了出“殺父奪女”。
再看秦明,他竟然是投降在清風山。也就是說,當時的宋江還是逃犯,根本沒有梁山勢力加持,就靠清風山三寇和花榮,就讓堂堂青州軍區的瓢把子秦明投降了,并娶了花榮的妹子。這就決定了,秦明的底氣嚴重不足。
比如秦明跟呼延灼,交戰在青州時,慕容知府一見秦明就急眼了,大罵:“你這廝是朝廷命官,國家不曾負你,緣何敢造反?若拿住你時,碎尸萬段……”而呼延灼二話不說,過去就打。
如今高俅和十大節度使前來,秦明雖沒啥腦子,卻是要臉面的好漢。倘若他出征,必會被老前輩們大罵一通。所以秦明過去干啥?只能向后躲了。在青州他大戰呼延灼時,梁山猛人不多,他算梁山的當家花旦,挨著罵也要打。
如今梁山108將排位完成,五虎、八彪齊聚,何必還過去自找無趣?只能“潤”得越遠越好。還有秦明是支持招安的,這是他的私心。一則,底氣不足,二則,私心作怪,自然不會再出戰了。
不過即便如此還是有個問題,呼延灼也跟秦明一樣,他是支持招安的,還是高俅挖掘出來的,為啥他敢出戰?難道僅因底氣足嗎?這就引出關勝的問題了。
三、為啥關勝也躲了?
林沖和王煥打了七八十回合后,雙方喊停,換人再戰。高俅命荊忠出戰,不等宋江派將,呼延灼就出陣了,才二十個回合,呼延灼就“賣個破綻,隔過大刀,順手提起鋼鞭來,只一下,打個襯手,正著荊忠腦袋,打得腦漿迸流,眼珠突出,死于馬下”。
隨后又是董平出戰,卻被項元鎮,“翻身背射一箭。董平聽得弓弦響,抬手去隔,一箭正中右臂……呼延灼、林沖見了,兩騎馬各出,救得董平歸陣”。(出自《水滸傳》)
情況如此危機,董平都要被干掉了,秦明為啥躲得老遠?我們分析過了。可關勝為何也不見人影,搞得林沖和呼延灼只得再次出戰,救回董平?
呼延灼如此囂張,敢打死清河天水節度使荊忠,的確是因他底氣足。一則,投降梁山的過程最曲折,二則是,北宋開國名將呼延贊之后,三則是,第一個受到皇上大哥親自召見的人,并賜給他烏騅馬啥的。
所謂一出生就在羅馬,可以玩命嘚瑟,不怕自己的朋友圈被曝光,甚至還期待讓所有人都看到。反正梁山跟朝廷打來打去最終還要招安,我呼延灼先體現出價值來,拿沒有啥背景的荊忠練手。
但后來當呼延灼一遇到,退休太師韓忠彥的侄子:云中雁門節度使韓存保時,他立馬就慫了,竟然被韓存保追著打,為何?因為韓存保背景太深,如今的太師蔡京,就是他親叔叔韓忠彥提拔起來的。呼延灼多雞賊,敢動人家一根毫毛才怪!
理解了呼延灼,關勝也就容易理解了。他跟呼延灼的情況差不多。之所以要躲,一是沒呼延灼那么足的底氣。
二則就是關勝跟宋江和吳用有矛盾。關勝投降梁山后,要出征建功,但吳用和宋江,卻擔心關勝詐降,派林沖和楊志在后面監督。(《水滸傳》:關勝此去,未保其心。可以再差良將隨后監督,就行接應。)
這兩點就注定了,關勝出戰意愿不強,自然能躲就躲,只要能最后招安,就一切OK。
說來說去,無論出戰的林沖、呼延灼和董平,還是避戰的關勝、秦明,其所作所為,都是跟自己的需求,或說切身利益相關,宋江也是如此。所以水滸江湖才格外現實和真實……